「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4
還記得今早的靈修分享嗎?沒錯,我在年初參加了館山若潮馬拉松比賽,現在就與大家分享一下當中的一些經歷。
介紹館山這地方
今次比賽的地方是館山,那是東京灣的另一端,我由成田機場坐2小時火車到千葉,再由千葉坐了2個多鐘頭的旅遊巴,才來到館山車站。正如大家所見,館山事實上是一個幾鄉下地方。
在選擇住宿地方時已經考慮了要選一間在比賽起點附近但又近車站的酒店,雖然如此,我們由車站行了十多分鐘去到酒店的路,都是這些平房之間的小路。
在此亦介紹一下,今次旅程除了我與太太及細仔外,還有一位老友一齊去跑這個比賽。
片段一:天氣太寒冷
到達酒店住了一晚,翌日朝早,我便換衫出發。雖然是十點鐘起跑,但早上的溫度大約在5度至9度之間。你看我已經穿了緊身的Heat-Tech運動衫,還要穿上外套、戴上圍巾、手套等等裝備,而且,為了這場比賽,特登買了一件羽絨背心,打算在等起跑時可以保暖。
我原本打算把背心當行李寄存在大會中,可是天氣實在太寒冷,所以最後還是着住去跑,諗住跑到熱時才圍在腰間。
片段二:太太與仔仔打氣
當我起跑後才發現原來我住的酒店在賽道的旁邊,賽道兩旁都站滿了打氣的路人,心想若果太太與細仔可以為打打氣那有多好。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看過我比賽,每次我跑完之後,回到家中/酒店時才問候一聲。
誰知道在人群中間看到她們二人好像正在尋找某人,那個某人當然就是我啦!所以我們跑到與他們合照一張,而且心中有一個好立意:都熱了身,正好把背心留下給他們,那麼我就不用麻煩了?
可是當時好似有把聲音阻止了我,我沒有放低背心,繼續跑。
片段三:上山下海,海風與巨浪
真的要感恩,因為如此,我才能繼續跑下去。比賽的名字叫「館山若潮馬拉松」,「若潮」的意思就是海流,跑步的路線在就海邊。當日的海風異常猛裂,幾乎是三號颱風的級數,所以你看到海上出現白頭浪,體感溫度比天文台報告的低很多。所以我全程都沒有再除下背心完成比賽。
片段四:無野食,肚餓,有人倒在山上
既然「若潮」是解作海邊,「館山」也不只是一個地方名種,因為它真的是一座大山。過左中段之後,就是一路上山。大有行過蝴蝶山?行斜路與行平路是兩個世界,還何況跑呢?體力消耗很大,所以很快便覺得肚餓。當我遠遠見到有補給站,滿心歡喜跑過去時,誰知原來在派發一些華梅。華梅怎能吃得飽呢?所以我說了句阿尼阿多便跑過去。
在山上還有另一件事,就是有在中途有人暈了躺在地上,似乎是體力不支,土幸好有附近的居民幫手照顧,等救護車上來。沒錯,跑馬拉松時有死人的情況,其實我心裏都有些擔心自己。
片段五:35K魔咒,要放鬆
好不容易下山,這個位置應該是33K,就是跑回程。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35K魔咒」的意思?那就是無論甚麼人,世界冠軍也好,來到35K時必定會發生「撞牆」,即是身體裏面所有能量都消耗殆盡,再沒有力氣去跑,只有依靠跑手的意志力捱過去。
我未到35K腳底已經出現疼痛,由腳板一直延伸到大腿,幾乎是覺得麻痺的感覺。所以在這個極限的時間,的確是很想很想放棄,行下,跑下。但是我有沒有停下來,當然那是因為這條路是我揀的,我有責任要跑到最尾,而另一個原因,就是我相信神與我同行,意思不是我必定能夠成功,意思是我只需要盡力完成,成功與否衪會自有安排。
所以我做了一樣以前沒有做過的東西,講野。講甚麼?我口中不斷說「放鬆,放得很鬆」。很奇怪啊,其實我心裏都這樣想,但是效果並不明顯,但當我口中不斷說,兩隻腳真的能夠支持下去,可以慢跑到最後,好好睇睇咁衝過終點。
總結:有主同在,有信心衝破難關
所以,各位同學,不要吝嗇開口說話,無論是向你信任的人訴苦,還是開聲向神禱告,因為你的禱告神必回應,因為「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