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2011

關於《INCEPTION︰潛行凶間》的一些哲學思考


「這套戲好睇的地方是︰導演剪少了一個鏡頭,之後又多剪一個鏡頭。」與友人游走在雨濛濛的旺角街道時,談起《潛行凶間》。


「嗯?」我問。


「在主角潛入到日本人的夢境中,剪少了開槍的鏡頭;之後在見到兒女時,又多剪了鉈鏍在自轉的鏡頭。結果大家就分別不到,究竟主角最後留在更深的夢中,還是回到現實,大團圓結局。」他說。


「這個『大家』,極有可能包括導演自己。」我笑道。


無論在網上還是現實上,這套電影都引起不少討論。


「我與朋友行山都講左兩粒鐘!」我的一位學生,在暑假補課時談起這個話題。


而我的一位網友嘉在她的網誌如此寫道︰「而另一個看法是上述的『第六層』夢並不存在,男主角成功說服了日本人,與他一同回到『現實』中去。然而這個『現實』並不是真正的『現實』,因為男主角從故事一開始就已經在做夢,所謂的『現實』是他的『第一層』夢,甚或是第二、三、四、五層夢境。」〔1〕


在完場步出APM戲院的門口時,我向同行的朋友如此說︰「其實條大橋很舊,好像《MATRIX》、《GAMER》,甚至《TRUEMAN SHOW》都可以話用過,不過用的方法不一而已。但是,這也未算舊,最舊甚至可以追溯到莊周夢蠂。」


甚至可以追溯到我很久之前寫的一篇小說


「虛擬真實發展到極限會是怎樣?」


當年看見電視新聞報導有關探測火星的新技術時,提到人類可以不用犯著生命的危險,只需要安坐在地球的某一角落,超遠距離遙控機械人,就可完成各種任務。而這種搖控,並不是一般玩搖控模型那一種,而是為著模擬人類靈活的雙手,操作人員需要帶上古怪的機器,感知機械手臂周圍的環境,同時發出相關的指令,機械人就會做出控制人員相同的動作。看到這裡,不禁聯想到,若這種科技發展到某一天,會變成怎樣?


「那就是現在的你與現在的我。」


到現在還記得那思考探索終點的震撼。那種震撼並不來自科技發展的驚訝,事實上,這些年來,由在軍事上無人駕駛戰機的投入,到3D電腦動畫的發展,甚或電玩中所謂「MOTION CAPTURE」的技術,都告訴我們,要到這一天絕非不可能。而是一個更深入的問題︰我們在區分「真實」與「虛假」上,是多麼的兒戲。


如何分別哪些是「夢境」?哪些是「現實」?大部份人都以「感官知覺」作為區分的標準。事實上,由「感官知覺」所產生的刺激,遠遠超過由「夢境」的「自我製造」。


「昨晚的夢仿如真。」這個普通的經驗告訴我們︰夢真,還不夠真。可是,在同一時間,大部份造夢時都不知道自己在夢境中。但是當我們回憶夢境,與真實的回憶,卻不盡相同。


這個不相同,除了「強度」之外,就是記憶的「連貫性」。夢境,永遠像是片段,無法串連上來。故此,我們實際上在區分「真實」與「虛假」,還是依靠記憶。當《潛行凶間》觀眾的我們,為甚麼知道這是「第X層」夢境?靠的就是影象的連貫性。


但是這有一個不當預設︰「時間是以直線發生的。」尤其是當我們看電影時,我們身處的電影院中,以「上帝的角度」觀看,時序當然是以「過去﹣現在﹣將來」。但是,《潛行凶間》的表達手法正正是以「倒序法」,那根本就不只是一種表達手法,而是在挑戰觀眾。為甚麼你會知道這是「倒序法」?難度這不是你主觀地認為?難度這不是對「記憶」作為區別「現實」與「夢境」的一種挑戰?


故此,「感官知覺」、「記憶」也不可靠,我們還有「理性」。在電影中,主角以「不倒的鉈鏍」來區別「現實」與「夢境」就是這一種層次。


「在現實世界中,不倒的鉈鏍是不可能。」這種不可能之可能,在電影最後的鏡頭交代得很清楚。究竟那是「不倒的鉈鏍」,還是在鏡頭移開後倒下?理性到最後,是不能解答這個問題的。


「甚麼是真?」尤其是當你無法知道區別甚麼是「假」的時候,問這個問題重要嗎?


當下即是﹣「男主角不理會那是否夢境,擁抱著兒女享盡天倫樂。」那並不是要解答問題,而是要消解問題。


哲學思考,若不是對應著人生,那就沒有意義了。
後記︰
在暑假中偷偷把久未成文的文完成了。另一個令人聯想到的部份而未有寫在這篇文章之中︰教師其實也是另一種《潛行凶間》。
〔1〕 嘉。2010。《拜物小姐戀物誌》︰〈解讀《潛行凶間》的「空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