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期望下,還為甚麼可以完全失望?
作為一個曾讀哲學的人,都自信對這們愛智慧的學問有多少認識。要把哲學搬上大銀幕,必有極多的限制,那是必然發生的。故此,這是沒有抱著甚麼期望的理由;故此,我連所謂剪得很好的宣傳短片也沒有看過。 但是沒有期望並不代表連爛蘋果也要吃下。
哲學並不是背誦金句,甚麼莎氏「早到三小時勝過遲一分鐘」(better three hours too soon than a minute late);甚麼「柏拉圖洞穴的比喻」。不是說哲學不可以引用別人的金句,但是你必須有個解釋,而非無頭無尾的亂拋書包。
要說深度,最初的設定是蠻可接受的。一開始是床戲,然後是一個舒適的的環境,走到較為混亂的巿場,最後走到柚木傢俱為主的課堂,本以為可以刻畫出一種西方世界與發展中國家的對立,當然,最後原來甚麼也沒有發生,或曰,這故事在甚麼地方發生是沒所謂。至於最尾一段,教師重複走上樓梯,食三文治,走上樓梯,有槍,有槍聲,又走上樓梯,故弄玄虛,完全破壞整套戲的主題,是偽裝有深度的補鑊措施。
論戲,把思想實驗重複三次已經令電影的橋段重複,讓人沉悶,也是編劇不智的做法,正如劇中不只一次有學生表示「又來?!」那是代表連編劇本人也可能覺得「頂唔住」。故事本身所牽涉人物不少(二十個學生與一個老師),要做得個個生動立體著實不易,更何況電影除了把那一年走到防空洞的生活只要頭要尾的陳述出來,所有角色根本無法發揮。而最後更把一切教師的所作所為都是與男學生爭囡的陰謀,作弄男同學一番的小把戲,為這戲劇性作出最無厘頭致命的一擊。
有說把電影當作一次觀課,若這是哲學課,我是最不能接受的。因為,這是連甚麼是「邏輯」都攪得狗屁不通。教師一直強調自己最邏輯,但是,不知道編劇明白不明白,這種以人多投票作為生死唯一標準的方法,正正是教師用來質疑男同學的柏拉圖最痛狠的民粹方法。
若果要介紹哲學給大眾,還是免費在網上睇Micheal Sandel的正義課堂好看得多。
附註:其實這套本來可以很有發揮,很有深度的電影,無奈被攪得一塌糊塗。若是真正讀哲學的,一開始就應該挑戰故事要為人類留種的設定,與多數決的設定。而不是開頭用M.S.正義課堂中批評功利主義後,又用滿足功利主義為前提的思想實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