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場
悄悄地變化著
坐在辦公室的一角
聆聽著
由世界另一邊
送來爵士樂
敲打著鍵盤
寫著詩
想像著北京、
班加洛、
莫斯科的孩子們
聽著同樣的音樂
敲打同樣的鍵盤
寫著同樣的詩
8.29.2006
8.04.2006
香港人的飯碗
書名︰《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作者︰湯馬斯.佛里曼 (Thomas Friedman)
譯者︰揚振富、潘勛
出版社︰雅言
第一次看到《世界是平的》是在一間有名的英文書大型連鎖店,封面是一艘十六、七世紀的遠航探險船,正要由「世界的邊緣」跌落無底的深淵之中。看到這個景象,與我們現代人的認知「世界是圓的」互相衝突,第一個升起的念頭是︰譁眾取寵。
但當後來讀到中文版封底的一段作者的引文後,卻震撼著我的心靈。
『小時候我常聽爸媽說︰「兒子啊,乖乖把飯吃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沒飯吃。」現在我則說︰「女兒啊,乖乖把書唸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
有一位朋友問︰「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當我還未回答他時,他已在封面找到答案。封面寫著︰「2005年英國FT/高盛財經書大?得主」。他就說︰「噢!原來是一本財經書。」
不能說他全錯了,當然也不能說他對。
只要看看目錄,就會知道這是一本涉及經濟、財經、管理、教育的書。正如中大的一位教授在談及通識是甚麼時,他覺得這本書寫得最「通識」。
但還可以由一個主題概括︰「全球化」。
「全球化」的話題在香港舉辦世貿部長級會時,尤其是當南韓農民以暴力在街上示威時[1],進入白熱化的討論──其論題大致上都離不開自由貿易的好處與壞處、保護主義是不為禍人間之類[2]。這些論題當然值得我們繼續深入研究,但香港社會的思考卻往往卻步於即時影響。不論是相隔大半年的今天,仍有多少討論仍然繼續、討論深入程度,還是論題的闊度,這三方面都不見得有多少進展。
然而,正如剛才所說,《世界是平的》卻有很好的「通識」,起碼視野廣闊。
「你回去翻經濟學教科書,書上都說︰貨物可以貿易流通,服務則必須在生產的相同地點消費,因此你不能出口理髮這一項服務 。但是目前的發展,距離把理髮服務販售到國外已相去不遠,像事前預約的部份。你希望作何種髮型?指定那一位理髮師?都可以透過遠方的電話中心。」(P.18)
香港對「全球化」這個問題好像沒有切膚之痛,或許就是因為香港對「全球化」的認知停留在佛里曼所謂「全球化2.0版」,航運科技發達、貿易自由化等等,都是針對有形的貨品而言,對於無形的服務,香港還是很有信心仍然可以賴此為生,例如︰金融、會計和法律等。
而已,沒有認知並不等於沒有發生,「全球化3.0版」實實在在早就開始了,我們還與佛里曼一樣在睡夢中,慒然不知。
香港的例子,事實上是不少的。除了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香港的製造業北上外,服務也慢慢向北移動,例如傳呼服務。不知在何時,大約是97、98年開始吧,傳呼台的服務員的口音突然有「中國特色」了,沒錯,你留上call台的留言,或許就在中國深圳了。
然而,我們或會覺得沒甚麼大不了,因為深圳與香港事實上是一河之隔。但是,回看美國的例子,美國的電話服務,例如︰call台服務、信用咭服務、產品查詢服務,其接線生居然遠在印度的班加洛。
當然不只電話服務,美國的會計、醫療、甚至是電腦程式設計也已有一個不少的比例,外包到印度了。雖然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或許我們要帶「食水」才能去旅行,可是印度卻有微軟、IBM、EPSON、3M的公司在設立研發部。佛里曼在印度班加洛KGA高爾夫俱樂部打球,就像在美國的大型度假村享受一樣。
這個遠東的「夕谷」,可以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生產線開會、設計、研發、討論,科技或許是世界頂尖,在我們還以為是銀行門口的「阿差」時,居然就在我們的附近。
更重要的是,這些事是我們不知不覺地發生。
或許,我們在不知不覺間,當我們在香港遺失了信用咭時,打電話到信用咭24小時服務熱線取消信用咭時,信用咭的服務中心接線員,其實跟本就不在香港、也不在深圳、更不在廣州,而是遠在東北的大連、黑龍江。
或許,我們在不知不覺間,當我們要找會計師行替我們報稅時,尤其是如果真的實行「超煩」的GST時,為我們作會計的可能是西藏的會計師行。
或許,我們在不知不覺間,當我們骨折入院時,為我們看X光照片的會是新彊的醫生……
「世界是平的」其意思就是世界上的所有競技場都給抹平了,沒有了無謂的阻隔。與你競爭的,並不需要與你在同一「競技場」之內,而是在世界各地。
「世界是平的」並不是與「世界是圓的」相對應[3],人們可能在同一平面上開始競爭,但不代表這世界沒有邊緣──不代表你不會被淘汰。
事實上,就香港而言,「世界是平的」或「全球化3.0版」之後,社會的結構有著重大的轉變。由以往金字塔式︰精英少、基層服務多,也給抹平了。隨著基層服務外包到世界各地,甚至會發生「倒金字塔」的現象,基層服務需求少,上層服務需求多的情況。故此,一旦無法掙到社會的「上層」,「下層」也沒有空間容納時,就只有「被淘汰」的一途了。
現在你或會知道為什麼封底的引文會如此震撼人心──不要以為你回歸了就能幸免於難,不要忘記到中國旅遊你是要辦理離境手續的。
[1] 雖然相比起他們在其他地方示?遊行已「不算」造暴力。
[2] 「保護主義是否為禍人間」這個題目也變成幾位學者在報紙上打筆戰的導火線,至今仍未平息。
[3] 這個錯誤,就連佛里曼自己也不知不覺犯了。
作者︰湯馬斯.佛里曼 (Thomas Friedman)
譯者︰揚振富、潘勛
出版社︰雅言
第一次看到《世界是平的》是在一間有名的英文書大型連鎖店,封面是一艘十六、七世紀的遠航探險船,正要由「世界的邊緣」跌落無底的深淵之中。看到這個景象,與我們現代人的認知「世界是圓的」互相衝突,第一個升起的念頭是︰譁眾取寵。
但當後來讀到中文版封底的一段作者的引文後,卻震撼著我的心靈。
『小時候我常聽爸媽說︰「兒子啊,乖乖把飯吃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沒飯吃。」現在我則說︰「女兒啊,乖乖把書唸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
有一位朋友問︰「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當我還未回答他時,他已在封面找到答案。封面寫著︰「2005年英國FT/高盛財經書大?得主」。他就說︰「噢!原來是一本財經書。」
不能說他全錯了,當然也不能說他對。
只要看看目錄,就會知道這是一本涉及經濟、財經、管理、教育的書。正如中大的一位教授在談及通識是甚麼時,他覺得這本書寫得最「通識」。
但還可以由一個主題概括︰「全球化」。
「全球化」的話題在香港舉辦世貿部長級會時,尤其是當南韓農民以暴力在街上示威時[1],進入白熱化的討論──其論題大致上都離不開自由貿易的好處與壞處、保護主義是不為禍人間之類[2]。這些論題當然值得我們繼續深入研究,但香港社會的思考卻往往卻步於即時影響。不論是相隔大半年的今天,仍有多少討論仍然繼續、討論深入程度,還是論題的闊度,這三方面都不見得有多少進展。
然而,正如剛才所說,《世界是平的》卻有很好的「通識」,起碼視野廣闊。
「你回去翻經濟學教科書,書上都說︰貨物可以貿易流通,服務則必須在生產的相同地點消費,因此你不能出口理髮這一項服務 。但是目前的發展,距離把理髮服務販售到國外已相去不遠,像事前預約的部份。你希望作何種髮型?指定那一位理髮師?都可以透過遠方的電話中心。」(P.18)
香港對「全球化」這個問題好像沒有切膚之痛,或許就是因為香港對「全球化」的認知停留在佛里曼所謂「全球化2.0版」,航運科技發達、貿易自由化等等,都是針對有形的貨品而言,對於無形的服務,香港還是很有信心仍然可以賴此為生,例如︰金融、會計和法律等。
而已,沒有認知並不等於沒有發生,「全球化3.0版」實實在在早就開始了,我們還與佛里曼一樣在睡夢中,慒然不知。
香港的例子,事實上是不少的。除了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香港的製造業北上外,服務也慢慢向北移動,例如傳呼服務。不知在何時,大約是97、98年開始吧,傳呼台的服務員的口音突然有「中國特色」了,沒錯,你留上call台的留言,或許就在中國深圳了。
然而,我們或會覺得沒甚麼大不了,因為深圳與香港事實上是一河之隔。但是,回看美國的例子,美國的電話服務,例如︰call台服務、信用咭服務、產品查詢服務,其接線生居然遠在印度的班加洛。
當然不只電話服務,美國的會計、醫療、甚至是電腦程式設計也已有一個不少的比例,外包到印度了。雖然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或許我們要帶「食水」才能去旅行,可是印度卻有微軟、IBM、EPSON、3M的公司在設立研發部。佛里曼在印度班加洛KGA高爾夫俱樂部打球,就像在美國的大型度假村享受一樣。
這個遠東的「夕谷」,可以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生產線開會、設計、研發、討論,科技或許是世界頂尖,在我們還以為是銀行門口的「阿差」時,居然就在我們的附近。
更重要的是,這些事是我們不知不覺地發生。
或許,我們在不知不覺間,當我們在香港遺失了信用咭時,打電話到信用咭24小時服務熱線取消信用咭時,信用咭的服務中心接線員,其實跟本就不在香港、也不在深圳、更不在廣州,而是遠在東北的大連、黑龍江。
或許,我們在不知不覺間,當我們要找會計師行替我們報稅時,尤其是如果真的實行「超煩」的GST時,為我們作會計的可能是西藏的會計師行。
或許,我們在不知不覺間,當我們骨折入院時,為我們看X光照片的會是新彊的醫生……
「世界是平的」其意思就是世界上的所有競技場都給抹平了,沒有了無謂的阻隔。與你競爭的,並不需要與你在同一「競技場」之內,而是在世界各地。
「世界是平的」並不是與「世界是圓的」相對應[3],人們可能在同一平面上開始競爭,但不代表這世界沒有邊緣──不代表你不會被淘汰。
事實上,就香港而言,「世界是平的」或「全球化3.0版」之後,社會的結構有著重大的轉變。由以往金字塔式︰精英少、基層服務多,也給抹平了。隨著基層服務外包到世界各地,甚至會發生「倒金字塔」的現象,基層服務需求少,上層服務需求多的情況。故此,一旦無法掙到社會的「上層」,「下層」也沒有空間容納時,就只有「被淘汰」的一途了。
現在你或會知道為什麼封底的引文會如此震撼人心──不要以為你回歸了就能幸免於難,不要忘記到中國旅遊你是要辦理離境手續的。
[1] 雖然相比起他們在其他地方示?遊行已「不算」造暴力。
[2] 「保護主義是否為禍人間」這個題目也變成幾位學者在報紙上打筆戰的導火線,至今仍未平息。
[3] 這個錯誤,就連佛里曼自己也不知不覺犯了。
7.31.2006
殺「悶思維」與「殺悶」思維
書名︰《殺悶思維》
作者︰李天命
出版社︰明報出版社
前兩天收到一位師兄的來電,知道李生(李天命先生)在書展期間出了一本新書。小弟第一個反應就是︰「?!乜今次咁快既?」
正如在書中的智美兼備(前導篇)中,葉錦明教授的開場白︰「熟悉李先生的朋友都知道他很少準時的,但今天他卻準時。(眾大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退休的關係,還是他前陣子去旅行時因「貪玩」是弄傷雙足,需要在家中休息。時間多了,故能準時「起貨」……[1]
無論如何,都跑到書局看看,買了一本,撐下場。
書的名字是《思之旅(晶篇) 殺悶思維》。初看時覺得書名改得不太好,殺氣太重。但一口氣讀完後,才發覺這個名字改得十分妙。
妙的地方是「殺悶思維」最少有兩個意思。第一,可作殺「悶思維」解;第二,亦可作「殺悶」思維。
第一解的意思是,這本書的主旨,或是李生一向強調的思方學,都是用來殺掉/清除/解決「悶思維」。
所謂「悶思維」就是指與「金剛照」和「浪漫禪」相反的極端。
『金剛照和浪漫禪,基本上屬於性格層面。
性格層面上的金剛照,通向思考層面上的「銳」;
性格層面上的浪漫禪,通向思考層面上的「靈」。
與金剛照相反的極端,可謂之曰「泡沫孱」。
與浪漫禪相反的極端,可謂之曰「庸俗黏滯」。
泡沫孱和庸俗滯的思想心態,姑稱之為「悶思維」。』(p.42)
簡言之,就是人生一些無謂的煩惱。[2]
《哲道行者》所講的思方學是就總體理論系統而言,而《殺悶思維》所講的思方學就人生應用而言、實戰而言。
殺掉「悶思維」,即解惑。
有朋友或會說︰「似乎講來講去都係這些。」
沒錯。
無新意,就愚者而言。
或是對哲道行者而言。
在此不厭其煩引出李生的原文有兩個用意。第一,真的可以說明《殺悶思維》的第一義;其次就是說明第二義。
除了一些扉句、金句外,今次李生還教大家創作,玩玩思維遊戲,真真正正殺殺悶──寫詩。
在思方五環的系統中,創意思維是第五環,是最易說的一環,亦是難說的一環。[3]
創意者,一言記之曰︰「變」。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無論是寫詩、論詩、評詩;「變形樂」、「變長樂」、「變短樂」;還有成詩之如何可能──有點康德第三批判的味道。(雖然我還沒看過第三批判。)
有朋友說︰「李天命的書好難看。」我則︰『當消閒書看,好在用來「殺悶」(kill time)。』[4]
此乃第二義。[5]
[1] 不過我看這兩個可能性都不大,理由是他在大學當講師時也一向也很悠閒,很多時間。
[2] 與引起這些煩惱的想法。
[3] 因為簡單,所以易說;亦因為簡單,所以難說。
[4] 學「思方學」,無新意。「殺悶」,則有點驚喜。
[5] 「殺悶」思維。或可解作「用來殺悶」的思維/思維遊戲。
作者︰李天命
出版社︰明報出版社
前兩天收到一位師兄的來電,知道李生(李天命先生)在書展期間出了一本新書。小弟第一個反應就是︰「?!乜今次咁快既?」
正如在書中的智美兼備(前導篇)中,葉錦明教授的開場白︰「熟悉李先生的朋友都知道他很少準時的,但今天他卻準時。(眾大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退休的關係,還是他前陣子去旅行時因「貪玩」是弄傷雙足,需要在家中休息。時間多了,故能準時「起貨」……[1]
無論如何,都跑到書局看看,買了一本,撐下場。
書的名字是《思之旅(晶篇) 殺悶思維》。初看時覺得書名改得不太好,殺氣太重。但一口氣讀完後,才發覺這個名字改得十分妙。
妙的地方是「殺悶思維」最少有兩個意思。第一,可作殺「悶思維」解;第二,亦可作「殺悶」思維。
第一解的意思是,這本書的主旨,或是李生一向強調的思方學,都是用來殺掉/清除/解決「悶思維」。
所謂「悶思維」就是指與「金剛照」和「浪漫禪」相反的極端。
『金剛照和浪漫禪,基本上屬於性格層面。
性格層面上的金剛照,通向思考層面上的「銳」;
性格層面上的浪漫禪,通向思考層面上的「靈」。
與金剛照相反的極端,可謂之曰「泡沫孱」。
與浪漫禪相反的極端,可謂之曰「庸俗黏滯」。
泡沫孱和庸俗滯的思想心態,姑稱之為「悶思維」。』(p.42)
簡言之,就是人生一些無謂的煩惱。[2]
《哲道行者》所講的思方學是就總體理論系統而言,而《殺悶思維》所講的思方學就人生應用而言、實戰而言。
殺掉「悶思維」,即解惑。
有朋友或會說︰「似乎講來講去都係這些。」
沒錯。
無新意,就愚者而言。
或是對哲道行者而言。
在此不厭其煩引出李生的原文有兩個用意。第一,真的可以說明《殺悶思維》的第一義;其次就是說明第二義。
除了一些扉句、金句外,今次李生還教大家創作,玩玩思維遊戲,真真正正殺殺悶──寫詩。
在思方五環的系統中,創意思維是第五環,是最易說的一環,亦是難說的一環。[3]
創意者,一言記之曰︰「變」。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無論是寫詩、論詩、評詩;「變形樂」、「變長樂」、「變短樂」;還有成詩之如何可能──有點康德第三批判的味道。(雖然我還沒看過第三批判。)
有朋友說︰「李天命的書好難看。」我則︰『當消閒書看,好在用來「殺悶」(kill time)。』[4]
此乃第二義。[5]
[1] 不過我看這兩個可能性都不大,理由是他在大學當講師時也一向也很悠閒,很多時間。
[2] 與引起這些煩惱的想法。
[3] 因為簡單,所以易說;亦因為簡單,所以難說。
[4] 學「思方學」,無新意。「殺悶」,則有點驚喜。
[5] 「殺悶」思維。或可解作「用來殺悶」的思維/思維遊戲。
7.26.2006
7.25.2006
7.23.2006
《當衛斯理遇上張小嫻》
忽然,想寫一部名叫《當衛斯理遇上張小嫻》小說。
小說名是大有來頭。
7月19日黃昏,因為要到OU上課的關係,我「有幸」經過灣仔的地鐵站,除了人海與人潮外,還看見整個車站都貼滿了張小嫻、陶傑的poster巨型Poster。
原來是梁文道等人口中的每年一度書商散貨活動──灣仔書展的第一天。
想起香港時常被戲稱為「文化沙漠」,只談如何發達、著眼於金銀的彈丸之地,彷彿沒有其他人生目標、不談生活哲學的巨型搵銀機器,然而每年的書展卻水洩不通。
為何?
因為香港人還是人,香港人還需要精神糧食。
而書展中的「名作家」、「才子」、「才女」等,就是精神糧食的供應商。香港人的生活的哲學就「操縱」在這些人的手中。
《衛斯理》就是男孩子必看;女孩子必讀的卻是《張小嫻》。
我那部忽然想寫的小說的書名,其意思就是典形的愛看衛斯理小說的香港男孩遇上愛讀張小嫻小說的香港女孩。
說穿了就是典型香港男人遇上典型香港女人……原來,講真,也沒什麼特別、沒什麼大不了……
但現香港講教育界喜談通識,大眾又愛看《達文西密碼》,那我們又何不把這個沒有深度的書名「通識」一番、「解碼」一番?
把衛斯理、張小嫻看成都是香港的文化符號,衛斯理代表的科幻小說、張小嫻所代表的愛情小說。
《當衛斯理遇上張小嫻》其實就是科幻小說遇上愛情小說,即科幻愛情小說。
政治正確的香港社會,就像猜下一任特首一樣,照相時也往往要睇誰排先排後,論資排輩,《當衛斯理遇上張小嫻》那究竟應該是科幻行先還是愛情行先?
還是應該叫《當張小嫻遇上衛斯理》?
算吧!真係去寫先算。
小說名是大有來頭。
7月19日黃昏,因為要到OU上課的關係,我「有幸」經過灣仔的地鐵站,除了人海與人潮外,還看見整個車站都貼滿了張小嫻、陶傑的poster巨型Poster。
原來是梁文道等人口中的每年一度書商散貨活動──灣仔書展的第一天。
想起香港時常被戲稱為「文化沙漠」,只談如何發達、著眼於金銀的彈丸之地,彷彿沒有其他人生目標、不談生活哲學的巨型搵銀機器,然而每年的書展卻水洩不通。
為何?
因為香港人還是人,香港人還需要精神糧食。
而書展中的「名作家」、「才子」、「才女」等,就是精神糧食的供應商。香港人的生活的哲學就「操縱」在這些人的手中。
《衛斯理》就是男孩子必看;女孩子必讀的卻是《張小嫻》。
我那部忽然想寫的小說的書名,其意思就是典形的愛看衛斯理小說的香港男孩遇上愛讀張小嫻小說的香港女孩。
說穿了就是典型香港男人遇上典型香港女人……原來,講真,也沒什麼特別、沒什麼大不了……
但現香港講教育界喜談通識,大眾又愛看《達文西密碼》,那我們又何不把這個沒有深度的書名「通識」一番、「解碼」一番?
把衛斯理、張小嫻看成都是香港的文化符號,衛斯理代表的科幻小說、張小嫻所代表的愛情小說。
《當衛斯理遇上張小嫻》其實就是科幻小說遇上愛情小說,即科幻愛情小說。
政治正確的香港社會,就像猜下一任特首一樣,照相時也往往要睇誰排先排後,論資排輩,《當衛斯理遇上張小嫻》那究竟應該是科幻行先還是愛情行先?
還是應該叫《當張小嫻遇上衛斯理》?
算吧!真係去寫先算。
7.19.2006
覆雨翻雲的受苦之旅
書名︰《覆雨翻雲》
作者︰黃易
終於都「甩難」了。
早前三色台拍了一套同名的電視劇集《覆雨翻雲》,勾起十多年來未完的「心願」。
這要由我初初接觸黃易的小說開始談起。
初中時,衛斯理的小說仍然如日中天、橫行無道(?!)。要不落後於朋輩、「同人吹水唔好無話題」,都要讀讀衛斯理的科幻小說。圖書館雖然有最大量的藏書,卻往往被人「搶借一空」,只能讓我這位貧苦學生,「獨守空處(還書處)、望櫃輕嘆」。
(先向一眾衛斯理科幻小說迷聲明,當時小弟對於衛斯理的小說,只有一、兩本的片面認知,並不算是甚麼批評。)
千辛萬苦才能讀完《追龍》,發覺衛斯理的科幻小說並不「科幻」,說到最尾,就搬「外星人」當擋箭牌、打完場。而且一個字可以說完︰悶。
(再強調一次,這是小弟當時無知的想法。現在怎麼想?不.告.訴.你:P)
所以,初時接觸黃易,甚麼《月魔》、《上帝之謎》、《凌渡宇系列》等。故事橋段適合香港人口味,緊張、刺激、還有點踏線的黃色成分……但最重要的是︰「就手」(容易在圖書館借到)……
故此,小弟也慢慢變成黃易迷,幾乎他初出道(沒錯,所以才容易借到)的書,也都看過了。及後,黃易開始改變小說的風格,由現代玄幻,走向古代異俠。說穿了,就是再無話題可寫,改寫武俠小說。而《覆雨翻雲》正是第一套(或第二套?)長篇異俠系列。
還記得第一集的書名正是《覆雨翻雲》,其包裝與插畫都與同其的競爭對手《風雲小說》有八九成相似。把主角浪翻雲畫成步驚雲、凌戰天畫成聶風……最初讀《覆雨翻雲》時,絕對是以讀《風雲小說》高半級的心態去讀(因為少了那些佔大半版的「呀」字、「嘩」字。)。回看現在再版的《覆雨翻雲》,彩色的水墨畫作其封面,不看內容的話,「格調」好像提昇了不少。當然一讀內容,仍然是與初版沒有多大分別吧?
要說《覆雨翻雲》,第一件不得不說的就是︰為何它會是個長篇小說?一共二十九集。說實話,《覆雨翻雲》絕對不是打算以長篇的方式去寫的,只看第一集的話,除了幾個主要人物外,跟本看不到為第二集與及後所有集數有甚麼關連。
事實上,整套《覆雨翻雲》,就連人物也是無故出現,無故消失。本來在第一集,黑榜已被界定為武林中最頂尖的高手,但第二集一開始無故「彈出」個比黑榜中更高的「魔師龐斑」……之後所有故事中的大量人物,尤其是所謂「奸角」,大部份都是事先沒有伏筆底下出現的,比如「鷹飛」、「鍾仲游」等,都是為著成為主角們敵手而出現。老實說,就像看兒時日本卡通超人打怪獸一樣,無原無故地出現,不明不白地死去……
就連一眾主角們︰韓柏、風行烈、范良極與戚長征,除了戚長征外,都完全沒有在第一集中出現過。甚至要到故事的後期,才知到他是主角……戚長征自是一個好例子。而浪翻雲,雖然因書名而應被假設為主角的大配角,只在第一集與二十九集的戲份較重而已。
要數到韓柏與范良極,就使讀者心中有氣了!整套故事有起碼五分之二、甚至更多篇幅,都是描寫韓柏如何在床上與眾女角胡混……好彩除了第一、第二集外,我並沒有買下去……
相比起衛斯理的小說,《覆雨翻雲》亦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拖」。
回說電視版,老實說,我並沒有詳細地看。但看過一兩集後,發覺面目全非!也許是保留了小說版「優良」的傳統,只有人物的名字一樣而已,人物的關係、故事、結構,根本就是金庸的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倚天龍屠記!風行烈居然成為蒙古的汗主;秦夢瑤則由韓柏懷抱改投與風行烈、靳冰雲大玩三角戀;最離譜的是沒有了覆雨劍、卻多了一把翻雲刀……而小說原著唯一值得欣賞的地方︰描寫天人合一、成道成仙、頂尖高手的人生境界--在電視版均一律欠奉。
「為什麼還要捱下去?」你或許會問?
或許是因為性格的問題吧,開了頭的「工作」,雖然無法即時完成,卻希望有朝一日達成;亦或許是因為電視版本的出現,勾起多年心願;還是應該是拜互聯網科技與互享精神所「賜」,把小說製作成電子書,然後下載到電子手帳處慢慢受苦(不知道甚麼原因,往往在故事中間出現一些「後現代的對話」,比方說有一段韓柏與虛夜月調情時這樣說︰「要本浪子不輕薄月兒,那就比毛主席的矛盾論引證了馬克斯的唯物辯證法,而康德的……」突然上一課哲學,真教人哭笑不得。)
無論如何,經過了幾個月的「奮鬥」,最後寫完這篇後記。
現在,終於「甩難」了。
作者︰黃易
終於都「甩難」了。
早前三色台拍了一套同名的電視劇集《覆雨翻雲》,勾起十多年來未完的「心願」。
這要由我初初接觸黃易的小說開始談起。
初中時,衛斯理的小說仍然如日中天、橫行無道(?!)。要不落後於朋輩、「同人吹水唔好無話題」,都要讀讀衛斯理的科幻小說。圖書館雖然有最大量的藏書,卻往往被人「搶借一空」,只能讓我這位貧苦學生,「獨守空處(還書處)、望櫃輕嘆」。
(先向一眾衛斯理科幻小說迷聲明,當時小弟對於衛斯理的小說,只有一、兩本的片面認知,並不算是甚麼批評。)
千辛萬苦才能讀完《追龍》,發覺衛斯理的科幻小說並不「科幻」,說到最尾,就搬「外星人」當擋箭牌、打完場。而且一個字可以說完︰悶。
(再強調一次,這是小弟當時無知的想法。現在怎麼想?不.告.訴.你:P)
所以,初時接觸黃易,甚麼《月魔》、《上帝之謎》、《凌渡宇系列》等。故事橋段適合香港人口味,緊張、刺激、還有點踏線的黃色成分……但最重要的是︰「就手」(容易在圖書館借到)……
故此,小弟也慢慢變成黃易迷,幾乎他初出道(沒錯,所以才容易借到)的書,也都看過了。及後,黃易開始改變小說的風格,由現代玄幻,走向古代異俠。說穿了,就是再無話題可寫,改寫武俠小說。而《覆雨翻雲》正是第一套(或第二套?)長篇異俠系列。
還記得第一集的書名正是《覆雨翻雲》,其包裝與插畫都與同其的競爭對手《風雲小說》有八九成相似。把主角浪翻雲畫成步驚雲、凌戰天畫成聶風……最初讀《覆雨翻雲》時,絕對是以讀《風雲小說》高半級的心態去讀(因為少了那些佔大半版的「呀」字、「嘩」字。)。回看現在再版的《覆雨翻雲》,彩色的水墨畫作其封面,不看內容的話,「格調」好像提昇了不少。當然一讀內容,仍然是與初版沒有多大分別吧?
要說《覆雨翻雲》,第一件不得不說的就是︰為何它會是個長篇小說?一共二十九集。說實話,《覆雨翻雲》絕對不是打算以長篇的方式去寫的,只看第一集的話,除了幾個主要人物外,跟本看不到為第二集與及後所有集數有甚麼關連。
事實上,整套《覆雨翻雲》,就連人物也是無故出現,無故消失。本來在第一集,黑榜已被界定為武林中最頂尖的高手,但第二集一開始無故「彈出」個比黑榜中更高的「魔師龐斑」……之後所有故事中的大量人物,尤其是所謂「奸角」,大部份都是事先沒有伏筆底下出現的,比如「鷹飛」、「鍾仲游」等,都是為著成為主角們敵手而出現。老實說,就像看兒時日本卡通超人打怪獸一樣,無原無故地出現,不明不白地死去……
就連一眾主角們︰韓柏、風行烈、范良極與戚長征,除了戚長征外,都完全沒有在第一集中出現過。甚至要到故事的後期,才知到他是主角……戚長征自是一個好例子。而浪翻雲,雖然因書名而應被假設為主角的大配角,只在第一集與二十九集的戲份較重而已。
要數到韓柏與范良極,就使讀者心中有氣了!整套故事有起碼五分之二、甚至更多篇幅,都是描寫韓柏如何在床上與眾女角胡混……好彩除了第一、第二集外,我並沒有買下去……
相比起衛斯理的小說,《覆雨翻雲》亦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拖」。
回說電視版,老實說,我並沒有詳細地看。但看過一兩集後,發覺面目全非!也許是保留了小說版「優良」的傳統,只有人物的名字一樣而已,人物的關係、故事、結構,根本就是金庸的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倚天龍屠記!風行烈居然成為蒙古的汗主;秦夢瑤則由韓柏懷抱改投與風行烈、靳冰雲大玩三角戀;最離譜的是沒有了覆雨劍、卻多了一把翻雲刀……而小說原著唯一值得欣賞的地方︰描寫天人合一、成道成仙、頂尖高手的人生境界--在電視版均一律欠奉。
「為什麼還要捱下去?」你或許會問?
或許是因為性格的問題吧,開了頭的「工作」,雖然無法即時完成,卻希望有朝一日達成;亦或許是因為電視版本的出現,勾起多年心願;還是應該是拜互聯網科技與互享精神所「賜」,把小說製作成電子書,然後下載到電子手帳處慢慢受苦(不知道甚麼原因,往往在故事中間出現一些「後現代的對話」,比方說有一段韓柏與虛夜月調情時這樣說︰「要本浪子不輕薄月兒,那就比毛主席的矛盾論引證了馬克斯的唯物辯證法,而康德的……」突然上一課哲學,真教人哭笑不得。)
無論如何,經過了幾個月的「奮鬥」,最後寫完這篇後記。
現在,終於「甩難」了。
7.12.2006
活生生的文化價值
書名︰《擔天望地︰廣府俗語探奇》
作者︰潘永強
出版社︰中華書局
自從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提出香港會被邊緣化的警告後,社會上就出現了不同的意見,有的說香港會,有的說不會,有的說其實早已邊緣化,有的甚至是說邊緣化才是香港的出路。以上這些「爭論」其實都離不開一個基本問題︰「香港有甚麼特色?」
眼看澳門保護文化古蹟做得很成功,香港卻後知後覺,仍然把所有考慮著眼於即時的商業利益。當一覺醒來才發現有「香港特色」的建築物都變成在世界上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之後,才後悔當初浪費、掉棄了不少珍貴的文化遺產。然而,歷史、藝術、文化、生態、核心價值……或許我們都把香港的特色定位得太高、太抽象、太高不可攀,卻往往容易忽略貼身的生活,比方說我們的日常語言--粵語。
原來我們所認為很多都不可寫的粵語方言,正如潘永強所不時強調,不但可讀、可寫,更不只是「方言」,而是「古代漢語的活化石」。因為粵語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例如︰用來形容人做事不專心的「擔天望地」中的「擔」字,就上溯至《詩經》時代,而且更令人驚訝的是現在的讀音與當時相差不遠。
揍人一頓粵語會說「趙人一身」,一般以為「趙」字是俗語,故用「趙」來充數,殊不知「趙」字實為「摷」字。
又,我們向人索討、央求時,比如教師追學生功課,往往要「又囈又篩」,但「囈」字並非方言,而是大家都熟悉的「哀」。
故想想也覺得好笑,一般我們都認為文言文附庸風雅,讀起來蠻有詩意、好像高人一等的感覺,然而原來有不少字的真正讀音都是我們今日覺得粗鄙的廣東俗語。比方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牛成章》︰「女哀?假數十金付兄。」因其「哀」就是「囈」。故應讀成︰「女囈?假數十金付兄。」
同樣,廣東話事實上是古語深深植根的結果,故下次用俗語時,也應想像一下自己拿著關巾羽扇、談笑用兵,以讀文言文的的腔調地說︰「人要哀,米要篩」。
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學習澳門保護一些已成歷史遺蹟的「死文化」,而是更進一步,保護廣東話、繁體漢字等等仍然「活著的」古老文化、真真正正中華文族的文化精神。
這樣,香港才有出路。
7.10.2006
《爾曹.茄冬.兒童》(《紀念冊》其之四)
初夏
秋楓樹
微風輕拂著
離別的心
茄冬下的兒童
離開樹蔭
爾曹一個個成長
成為別人的重陽木
重陽木
常綠的喬木
在嚴冬中
展露生機
爾曹︰
汝輩、你們。杜甫戲為六絕句六首之二:「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茄冬、秋楓樹︰
重陽木的別名。
圖:http://bambi91.blog.fc2.com/blog-date-201405.html
秋楓樹
微風輕拂著
離別的心
茄冬下的兒童
離開樹蔭
爾曹一個個成長
成為別人的重陽木
重陽木
常綠的喬木
在嚴冬中
展露生機
爾曹︰
汝輩、你們。杜甫戲為六絕句六首之二:「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茄冬、秋楓樹︰
重陽木的別名。
圖:http://bambi91.blog.fc2.com/blog-date-201405.html
7.04.2006
《莫逆.蔚然.靖綏》(《紀念冊》其之三)
〈莫逆〉
壽司 刺身 雪榚 獨酌
一頓豐富的晚餐能算是
獅子或野狼的生活形態
因為哲人伊比鳩魯曾說︰
「在智慧幫助人們終身
活得快樂的所有事情中,
最重要的是友誼。」
〈蔚然.靖綏〉
蔚然深秀青城天下幽
靖綏淺笑白浦浪濤盡
壽司 刺身 雪榚 獨酌
一頓豐富的晚餐能算是
獅子或野狼的生活形態
因為哲人伊比鳩魯曾說︰
「在智慧幫助人們終身
活得快樂的所有事情中,
最重要的是友誼。」
〈蔚然.靖綏〉
蔚然深秀青城天下幽
靖綏淺笑白浦浪濤盡
6.23.2006
哲學、通識與教育
書名︰《哲學的慰藉》(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作者︰艾倫.狄波頓
譯者︰林郁馨、蔡淑雯
出版社︰究竟出版
「哲學是什麼?」
相信所有讀哲學的人都曾經會被人這樣質詢過。然而這並不是一條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每一個哲學家都曾經寫過一篇〈哲學是什麼?〉[1],而每一個哲學家對哲學的論述、體會都不一樣。要認真回答這個問題,可真的要花上一個學期的時間。
故此,面對不同的人,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
大學一年級的哲學入門課《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必定會接觸到希臘的哲學家伊比鳩魯(Epicurus),當時的我非常疑惑,在導修的課堂中,為什麼要讀一個遠離我們這個世代而只留下一些殘缺不全的文獻的哲學家?老實說,他的論證方式簡陋,沒有系統,論據單薄,而所關心的問題亦非一些「偉大的問題」。比如他說︰「如果我剔除品嚐美食的快樂,剔除性的歡愉,剔除聆聽美妙音樂的愉悅,剔除因看見美麗事物而產生的美好情緒,我不知道如何想像善。」
享樂主義(Epicurean)大師伊比鳩魯的哲學就是建基於不會永恆的「快樂」、「愉悅」之上。我們──尤其是現今道德水平「高漲」的傳媒、教育機構素造下的香港人──往往把享樂主義看成糖衣毒藥──雖知有害,還卻渴求。
然而,讀狄波頓的《哲學的慰藉》,讓我從新發現伊比鳩魯的重要性,也把遺忘己久的東西拿出來,審察一番。因為︰
「若是無法解除身上的疾病,醫學可謂毫無助益;同樣地,若是無法去除心靈的苦難,哲學亦是毫無用處。」(伊比鳩魯)
哲學並非象牙塔?智性的遊戲,也不是一般人想像的空中樓角,而是一服解決人生問題的感冒藥──或許不能一勞永日,卻可舒緩苦心靈的苦難。
不受歡迎、缺錢、遭遇挫折、被瞧不起、心碎和困頓,從哲學家偉大的心靈,我們或可以得到不一樣的慰藉。
「當來自欲望的痛苦解除時,簡樸的菜餚和奢華的盛宴提供同樣的愉悅。」
「飲用任何食物之前應仔細想想的是誰和你一同享用,而非仔享用的是什麼︰缺乏朋友的進食是獅子或野狼的生活型態。」
原來,享樂主義(伊比鳩魯)式的快樂清單,居然會是︰友誼、自由、思想。
很出奇吧?與我們一般想像放縱情慾的歡樂的享樂完全不同。同樣追求享樂,伊比鳩魯卻是通過理性的分析,找出什麼東西確實使生活愉悅。
「在眾多欲望之中,有些是自然且必要,有些是自然卻不必要,也有一些欲望既不是自然也不是必要的。」
現在就與大家玩一個遊戲,試把以下的東西分類成為這三大類吧!
朋友、豪宅、名望、自由、食物、私人浴室、權力、盛宴、憂慮(比如說︰死亡)、庇護、僕人、魚、肉、衣服。
當你把以上或更多的東西進行分類,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結論︰很幸運地,對那些沒有豐厚收入的人而言,快樂與愉悅的組成要素雖難捉摸,但並不昂貴。
所以,伊比鳩魯曾向一位朋友要求︰「給我一碟乳酪,我就能隨時享有盛宴。」
比起EMB所舉辦的通識教育課程詮釋工作坊中強調,關於個人成長的單元一方面又不想空談自尊、自我形象等抽象概念,但又怕撩起學生心靈深處的問題一發不可收拾,那種「船頭驚鬼,船尾驚賊」的「成長」課程,哲學的慰藉有用實在得多。
「何需為了生命的某一部份哭泣?生命本身就是可泣的。」~塞內卡(Seneca)
[1] 有時我甚至懷疑,沒有寫過〈哲學是什麼?〉的哲學家還能稱得上哲學家嗎?
圖:http://jacky.seezone.net/wp-content/uploads/2015/03/consolation-of-philosophy.jpg
6.06.2006
賭徒的毁滅
不知道是不是天下烏雅一樣黑,最近一位同是教旅遊科的大學同學[1]告訴我,學期臨近尾聲,已沒書可教,唯有做些會考題目、「播下片」[2],但他的學生都好像沒什麼興趣,居然公然在堂上玩撲克牌[3]。
而他們沉迷的程度幾乎一有十多秒鐘的空隙就要玩一局。然而,他們的數學分數,尤其是關於機率那部份,要用「不能致信地低」去形容。也難怪,如果賭徒們的數學十分精明的話,就不會成為賭徒了,因為他們必定會明白「賭徒的?滅定理」。
打從賭局遊戲的設計,賭徒就命定輸給莊家。比如說最簡單的輪盤,除了紅黑分別18個數字之外,就是兩個綠色的「零」與「孖零」。因此,每次要在輪盤中嬴出一局,無論你買最大機會中的紅或黑,其機率都是18/38,只有約47%。換言之,你有53%輸了這一局。所以,你賭越多,你輸越多。
縱使你與莊家在玩「公平賭局」,比方說「擲銀仔」,理論上你與莊家嬴出的機會率各一半[4],但你以有限的本金與比你富裕許多的莊家對賭時,有數學家指出,你輸的機會率為100%。
那麼有沒有方法打敗輪盤賭局呢?有!其秘密不是要打敗它的數學性質,而是物理性質。以如何嬴二十一點賭局的計牌法《打敗莊家》一書而聞名的數學家愛德華.索普 (Edward Thorp),以牛頓力學公式描述輪盤輪子與球的動作,從而預測球的落點而嬴得賭局。1962年,索普與友人一起打造一個煙盒大小的類比電腦,攻擊拉斯維加斯鬧局上利維拉旅館中的賭場。但可惜粗製濫造的作幣裝置發生故障,行動被迫取消。
1980年,一群美國西岸的物理學書呆子共同成立幸福企業(Eudaemonic Enterprises),開發出鞋跟型數位電腦,並成功地擊敗輪盤。他們的故事記載於湯瑪斯.貝斯(Thomas Bass)的《幸福派》一書中。及後他們(索普與幸福企業的書呆子同盟)發現股票市場是更好玩的賭局,因為使用電腦化的交易系統,成為千萬富翁。
下一次,沒收學生的撲克時必順便講這兩個故事給他們聽,並告誡他們︰
「要沉迷賭局請先成為物理學家才說。」
[1]說起來也真奇怪,他也當然是讀哲學的,而且比我還遲才找到這份工作。難道讀哲學真的很適合教旅遊科嗎?
[2即放映電影、視像片段。我問他用甚麼理由時常「播片」?他說︰「總之吹到有關係就得啦!」我這才明白,我們為何適合教旅遊科…
[3]年中我也從學生的手中收了不少副撲克牌,故謂「天下烏雅一樣黑」,唉!
[4]因為擲中公與字的機會率各50%。
6.05.2006
15/16
書名︰《大於1/2》
作者︰阿米爾.艾克塞爾
譯者︰邱文寶
出版社︰究竟出版
現在流行猜度別人心理的電視遊戲節目,然而節目的製作人、司儀與參賽者是否真的明白心理學,實在有點懷疑,比方說︰節目由每星期一次「激增」到每晚都做,實行「百萬富翁」化,無疑加速了節目死亡;另外,遊戲的最後環節「升價十倍」中,司儀與參賽者都未能明白遊戲「奧妙」的地方,把遊戲的娛樂性推向高峰。沒錯,說的就是森美小兒的「15/16」。
所謂「奧妙」的地方,除了因應司儀的表情與語言等表面變化[1],還有的就是了解這個遊戲背後隱藏的策略──機率的計算。當森美開了一張「牌」,究竟「選擇另一張」是「十倍」的機率高些?還是「仍然堅持你之前所選擇的」機率要高些呢?
除了「賭徒的?滅」、「生日的機率有多大?」、「如何戀愛成功」外,《大於1/2》的其中一個章節就有類似的「囚犯問題」︰三名囚犯共處一間牢室。典獄長告訴他們,其中一人將在早晨被處決。一位囚犯問典獄長︰「如果我們當中一人要被處決,那麼很明顯的另外兩位囚犯不會被處決,對吧?」典獄長說︰「當然。」這位囚犯說︰「好的,那請指出另外兩人,明天不會被處決的其中一位。」不過典獄長不願意這麼做。他說︰「不,如果我這樣做的話,那你在明天被處決的機會,就會從現在的1/3上升到1/2。」
用「升價十倍」的遊戲來說,無論你換不換「牌」的話,你抽中「10倍」的牌就能由原本的1/5升到1/4。雖然這看似很合理,但是「不過事實不然」。
原來在1761年,聖公會牧師湯瑪斯.貝耶斯 (Thomas Bayes)在試圖使用機率定律證明上帝存在時,無意中發現了著名的貝氏定理[2]。
P(B事件發生下A事件發生) =
[P(A事件發生下B事件發生)x P(A事件發生)] / [ P(A事件發生B事件發生)x P(A事件發生)+ P(A事件不發下B事件發生)x P(A事件不發生)]
根據貝氏的定律,不論我們的想法如何,這位發問問題的囚犯被處死的機率並沒有改變,還是只有1/3。
雖然現代的機率理論是由一個年青的賭鬼寫給數學家的一封關於賭場必勝術的信開始,然而,機率發展到今天,正如作者阿米爾所言,不懂機率,怎麼可以為投資、愛情、生活做出正確的決定呢?
森美那張「牌」究竟要不要換,就留待大家自己去「十五十六」了。
[1]老實說,森美在這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好。
[2] 儘管他未能證明上帝存在,但對日後的科學推論與數據處理的影響深遠。例如︰為什麼我們日常使用的防毒軟件,懂得及學習閱讀垃圾電郵,並進行篩選工作,就是使用貝氏的理論作根基。
作者︰阿米爾.艾克塞爾
譯者︰邱文寶
出版社︰究竟出版
現在流行猜度別人心理的電視遊戲節目,然而節目的製作人、司儀與參賽者是否真的明白心理學,實在有點懷疑,比方說︰節目由每星期一次「激增」到每晚都做,實行「百萬富翁」化,無疑加速了節目死亡;另外,遊戲的最後環節「升價十倍」中,司儀與參賽者都未能明白遊戲「奧妙」的地方,把遊戲的娛樂性推向高峰。沒錯,說的就是森美小兒的「15/16」。
所謂「奧妙」的地方,除了因應司儀的表情與語言等表面變化[1],還有的就是了解這個遊戲背後隱藏的策略──機率的計算。當森美開了一張「牌」,究竟「選擇另一張」是「十倍」的機率高些?還是「仍然堅持你之前所選擇的」機率要高些呢?
除了「賭徒的?滅」、「生日的機率有多大?」、「如何戀愛成功」外,《大於1/2》的其中一個章節就有類似的「囚犯問題」︰三名囚犯共處一間牢室。典獄長告訴他們,其中一人將在早晨被處決。一位囚犯問典獄長︰「如果我們當中一人要被處決,那麼很明顯的另外兩位囚犯不會被處決,對吧?」典獄長說︰「當然。」這位囚犯說︰「好的,那請指出另外兩人,明天不會被處決的其中一位。」不過典獄長不願意這麼做。他說︰「不,如果我這樣做的話,那你在明天被處決的機會,就會從現在的1/3上升到1/2。」
用「升價十倍」的遊戲來說,無論你換不換「牌」的話,你抽中「10倍」的牌就能由原本的1/5升到1/4。雖然這看似很合理,但是「不過事實不然」。
原來在1761年,聖公會牧師湯瑪斯.貝耶斯 (Thomas Bayes)在試圖使用機率定律證明上帝存在時,無意中發現了著名的貝氏定理[2]。
P(B事件發生下A事件發生) =
[P(A事件發生下B事件發生)x P(A事件發生)] / [ P(A事件發生B事件發生)x P(A事件發生)+ P(A事件不發下B事件發生)x P(A事件不發生)]
根據貝氏的定律,不論我們的想法如何,這位發問問題的囚犯被處死的機率並沒有改變,還是只有1/3。
雖然現代的機率理論是由一個年青的賭鬼寫給數學家的一封關於賭場必勝術的信開始,然而,機率發展到今天,正如作者阿米爾所言,不懂機率,怎麼可以為投資、愛情、生活做出正確的決定呢?
森美那張「牌」究竟要不要換,就留待大家自己去「十五十六」了。
[1]老實說,森美在這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好。
[2] 儘管他未能證明上帝存在,但對日後的科學推論與數據處理的影響深遠。例如︰為什麼我們日常使用的防毒軟件,懂得及學習閱讀垃圾電郵,並進行篩選工作,就是使用貝氏的理論作根基。
5.30.2006
「想像」與「歷史」中的科學家
書名︰《毒舌頭與夢想家》
作者︰Micheal White
譯者︰齊若蘭
出版社︰遠流
「一個蘋果由樹上掉下來,擊中在樹下專心看書的青年,青年模著疼痛的頭,並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在沉思中領悟出『萬有引力』,令科學的發展向前跨出一大步。這個青年,就是牛頓。」
從小就喜愛閱讀名人傳記,牛頓故然是其中一個「至愛」。除了這個故事的「深入民心」程度高到可以用來拍攝廣告外,更重要的是表現出科學家的種種優點。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另一句時常被人引用的牛頓名言,表現出科學家追尋真理的「謙虛」。
「細心」、「敏銳」、「大膽」、「創新」、「好脾氣」、「忍耐」、「謙虛」、「與世無爭」……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這些都牛頓的最值得人欣賞的地方,也是我祟拜他的地方。
的而且確,科學家的特質是推動我在中學時代對科學研究的仰慕的其中一個動因,那時最愛看的當然是「科學」雜誌。「牛頓力學」、「量子物理學」、「廣義相對論」、「大融合論」、「超大融合論」……直到幻想破滅之前,都以「科學家」為目標。
所謂「幻想破滅」,就是當我知道「蘋果」故事純屬「老作」,而所謂「名言」只不過是牛頓用來「串」競爭對手「矮小」的技倆時,可以想像對小時候的我震撼有多大。
在歷史上的牛頓卻是傲慢自大、專?跋扈、尖酸刻薄,又沉迷鍊金術,據說他有自己專用秘密的鍊金溶爐,其性格甚「不科學」[1]。
一七一一年,已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科學家、剛受封為爵士,同時又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和皇家鑄幣局局長的牛頓,與英國皇家天文學家佛蘭斯提(John Flamsteed, 1646-1719),在皇家學會一樓的會議廳中,發生了皇家學會有史以來最激烈的爭吵。
事原是牛頓在他的巨作《數學原理》中使用了佛蘭斯提的天文觀察數據,但幾乎不曾感謝天文台提供的資料。而且,佛蘭斯提在提供數據之餘,還加上自己的計算,更不幸的是,佛蘭斯提在計算中犯了些愚蠢的錯誤,然而牛頓亦沒有表現出大人的氣量,他不但沒有置之不理,或溫和地指出錯誤,反而猛烈抨擊。他告訴佛蘭斯提︰他需要的是數據,而不是他的計算推論!
本來事件可以因為佛蘭斯提的讓步而平息,然而牛頓卻決心窮追猛打,從此,佛蘭斯提竭盡所能阻撓牛頓,而牛頓亦運用他的影響力迫佛蘭斯提就犯。
在皇家學會一樓會議廳的爭吵開始之前,當佛蘭斯提強忍怒氣坐下,牛頓立刻問他帶了資料來了沒有。佛蘭斯提微微一笑,答說沒有,然後提高嗓門︰「你們搶走了我多年辛苦耕耘的成果。」牛頓亦不甘示弱,高聲回答說︰「那麼,我們就是強盜囉?」互罵「笨蛋」與「可惡的小偷」的幾個小時「邀辯」就此展開。
看到這裡,牛頓故然仍是發現「萬力引力」的偉大科學家,但是他頭上的光環卻變得暗淡無光了。
[1]性格當然不可以「不科學」,此可作為做事「不理性」解。
作者︰Micheal White
譯者︰齊若蘭
出版社︰遠流
「一個蘋果由樹上掉下來,擊中在樹下專心看書的青年,青年模著疼痛的頭,並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在沉思中領悟出『萬有引力』,令科學的發展向前跨出一大步。這個青年,就是牛頓。」
從小就喜愛閱讀名人傳記,牛頓故然是其中一個「至愛」。除了這個故事的「深入民心」程度高到可以用來拍攝廣告外,更重要的是表現出科學家的種種優點。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另一句時常被人引用的牛頓名言,表現出科學家追尋真理的「謙虛」。
「細心」、「敏銳」、「大膽」、「創新」、「好脾氣」、「忍耐」、「謙虛」、「與世無爭」……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這些都牛頓的最值得人欣賞的地方,也是我祟拜他的地方。
的而且確,科學家的特質是推動我在中學時代對科學研究的仰慕的其中一個動因,那時最愛看的當然是「科學」雜誌。「牛頓力學」、「量子物理學」、「廣義相對論」、「大融合論」、「超大融合論」……直到幻想破滅之前,都以「科學家」為目標。
所謂「幻想破滅」,就是當我知道「蘋果」故事純屬「老作」,而所謂「名言」只不過是牛頓用來「串」競爭對手「矮小」的技倆時,可以想像對小時候的我震撼有多大。
在歷史上的牛頓卻是傲慢自大、專?跋扈、尖酸刻薄,又沉迷鍊金術,據說他有自己專用秘密的鍊金溶爐,其性格甚「不科學」[1]。
一七一一年,已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科學家、剛受封為爵士,同時又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和皇家鑄幣局局長的牛頓,與英國皇家天文學家佛蘭斯提(John Flamsteed, 1646-1719),在皇家學會一樓的會議廳中,發生了皇家學會有史以來最激烈的爭吵。
事原是牛頓在他的巨作《數學原理》中使用了佛蘭斯提的天文觀察數據,但幾乎不曾感謝天文台提供的資料。而且,佛蘭斯提在提供數據之餘,還加上自己的計算,更不幸的是,佛蘭斯提在計算中犯了些愚蠢的錯誤,然而牛頓亦沒有表現出大人的氣量,他不但沒有置之不理,或溫和地指出錯誤,反而猛烈抨擊。他告訴佛蘭斯提︰他需要的是數據,而不是他的計算推論!
本來事件可以因為佛蘭斯提的讓步而平息,然而牛頓卻決心窮追猛打,從此,佛蘭斯提竭盡所能阻撓牛頓,而牛頓亦運用他的影響力迫佛蘭斯提就犯。
在皇家學會一樓會議廳的爭吵開始之前,當佛蘭斯提強忍怒氣坐下,牛頓立刻問他帶了資料來了沒有。佛蘭斯提微微一笑,答說沒有,然後提高嗓門︰「你們搶走了我多年辛苦耕耘的成果。」牛頓亦不甘示弱,高聲回答說︰「那麼,我們就是強盜囉?」互罵「笨蛋」與「可惡的小偷」的幾個小時「邀辯」就此展開。
看到這裡,牛頓故然仍是發現「萬力引力」的偉大科學家,但是他頭上的光環卻變得暗淡無光了。
[1]性格當然不可以「不科學」,此可作為做事「不理性」解。
5.24.2006
德先生與賽先生
「五四運動」毫無疑問影響著這八十七年的中國發展──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然而,問題是︰以今天來說,「五四」算不算得上是「中國文化史」上其中一部份?
這並不是說她不重要,相信在遙遠的未來回望,這肯定是一件舉足輕重的事件(雖然她的重要性可能只因為人們主觀地/習以為常地相信重要)。然而作為「歷史」,她必需是以「過去式」而存在,但綜觀時至今天,人們仍然還在討論爭取「五四」的兩個主角──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社會並沒有真正的進步。
不需要花錢作甚麼學術研究、問卷調查,只要看看新聞的報導,足證以上的觀點。昨天有一段新聞如此說︰「備受輿論關注的深圳富華醫院奧美定(PAAG)糾紛,昨日深圳中級法院審結了其中一名受害人章惠(化名)的上訴案,將於下月宣判。」這新聞之所以重要,並不是因為「富華現象」──用來形容現今醫療及美容市場複雜混亂、政府監管不力等現狀,也不是因為引發出富華職員打記者的不文明行為,而是出自控辯雙方的論點。
「由於今年四月底國家藥監局宣布取消PAAG的生產及銷售,原告律師將此作為最新的證據呈堂,而被告律師則認為此案僅屬個案,不能以此確定章女士為受害人,亦不能就說奧美定是毒藥。」(明報)
而且辯方律師更有以下的論點︰「即使有毒未必對人體有害。像飲毒酒,未必致命。」(無線新聞)
這是甚麼邏輯?竟然出自一個中國法律界律師的口中!
如果「即使用毒未必對人體有害」都算對確的話,那麼「即使我打到你喊,你也未必覺得痛」,又或者「即使佢係你阿媽,佢都未必係女人」等等推論,也是對的了。
解釋謬誤實在很簡單,因為「有毒」就是「對人體有害」的充分條件。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世界上有一件東西,「有毒」但「對人體無害」。這是連邏輯ABC也不用懂就會矛盾句,不需要驗證就知道必然地錯。
第二句「像飲毒酒,未必致命。」那涉及對歸納法與科學的理解。雖然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飲了毒酒的人,可能因為之前已飲了解藥,又或者發現得早,有適當的急救,又或者他本身天生異品,毒性被他的肝臟消解七七八八,不致於命。但是,飲毒酒卻有很高的概然性會致命,故現實是「飲毒酒會死。如果唔死,你好彩。」科學所使用的並不是原因與結果之間的必然關係,而是歸納法中高的概然關係。「飲毒酒,未必致命」就等於說「跳樓,未必會斷腳」或「食白粉,未必會上癮」一樣。
要反駁這種說法不難,只要叫辯方律師飲毒酒就行,如果他真的認為「飲毒酒,未必致命」,那麼他應該願意飲的。
但是,這個新聞最荒謬的是,為著這個矛盾、「不科學」的論點,居然在法庭中激辯了兩個小時。你看,「五四」還可以說已過去嗎?
圖:https://kwantailo.wordpress.com/2013/05/09/香港故事:《五四運動與香港》/
4.19.2006
《復活節假前》
煙雨濛濛
落在迴旋處的一角
雨遮半開半閂
鐵閘虛掩
閃入寂寞的廣場
惹來護衛懷疑的目光
漆黑的教員室
等待密碼轉綠燈前
扭曲鎖膽的一刻
冰冷的廁所板
聽抽氣扇在空轉
為一個早回的稀客
開啟的電源
數算RAM的容量
LOAD進今天的心情
圖:http://0.blog.xuite.net/0/9/c/9/17510967/blog_815913/txt/379051196/5.jpg
4.10.2006
腦圖與指南針
書名︰《地圖的文化史》
作者︰海野一隆
譯者︰王妙發
出版︰中華書局
「前面路口請右轉。」在汽車上的語音導航如此說道。
以前駕車總帶著一種冒險的心情出發,而車上的地圖與指南針也是探險必備的。
因為駕車是很容易迷路的。
走?枉路,當然花時間、浪費燃油、燒掉銀紙。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承受一旦油缸再沒有氣油,汽車要「拋錨」時,那種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心理壓力。
現在擁有GPS(全球衛星定位)的電子手帳後,立刻就裝在車上,在每次出發之前,先查好目的地的位置,再由電腦計算出最「適當」的路徑,然後才安心駕車出門。
然而卻要面對另一種心理矛盾。
要知道香港的道路每天都在維修,所以每天都在改路,電子手帳上的地圖最快也要一年才更新一次,如何能趕得上路政署的工作時間表?的確有幾次依照電子手帳上的指示,卻轉入了單向行車道,不但到不了目的地,還差點做成意外。
所以,每過一個街口,就會接受一次信心與選擇的遊戲︰究竟好不好相信電腦所說而轉彎呢?還是依靠自己模糊的印象而向前直駛?
正如《地圖的文化史》的作者海野一隆所言,地圖的工具價值無用置疑,比如說古時因為劃地分界作稅收、或是近代用作航海探險。然而,這些工具價值都好像與我們很遙遠,如果不是旅行、駕駛,我們平日都不會用著地圖。地圖就只會放在書架上發霉的一角。
「講地圖都可以講到一本書?」有一位朋友問道。
正正就是這種遙遠的感覺,才產生這樣一種誤解,也是我在看《地圖的文化史》前的誤解。但從地圖的「出現」或「形而上的根據」,讓我們可以知道,它其實亦反映了與每個人最切身的關係──「空間感」。因為我們能夠由工作的地方回到家?,所依靠的就是腦海中的「地圖」。
人腦海中的「地圖」雖不精確,卻是我們的判別方向「最終」指南針。
3.29.2006
《紀念冊》其之二
鄭驛留賓笑面盈
佩韋佩弦規勸受
君子豹變惡習去
竹管開花妙可言
會心一笑善解意
巧偽不如拙真誠
成人之美己欲立
功德圓滿欣常存
註︰附加註解,方便日後閱讀
鄭驛留賓
漢人鄭當時在休沐例假日時,常準備驛馬在長安郊外各路口夜以繼日的接待賓客,還常常擔心招待不周的故事。典出漢書˙卷五十˙鄭當時傳。後形容好客。
佩韋佩弦
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山陽無俗物,鄭驛正留賓。」韋,皮帶,具舒緩的意思。弦,弓弦,有緊張的意思。佩韋佩弦指佩戴著韋弦,用以警戒自己。語本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今引申為樂聞規勸。
君子豹變
豹變,豹變得更斑斕絢麗。君子豹變是形容君子遷善去惡,更見其美德。語出易經˙革卦˙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後亦用以比喻人由貧賤而顯達。
竹管開花比喻才思敏捷,行文富麗美妙。見「夢筆生花條」。如:「他才氣縱橫,下筆成章,可真是竹管開花,難得一見。」
會心一笑
因了解心意而露出笑容。如:「他們倆交往多年,默契十足,常為相同的反應而會心一笑。」
巧偽不如藏拙誠
奸巧詭詐,不如笨拙而誠實。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誠於此者形於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亦作「巧詐不如拙誠。」
成人之美
成全別人的好事。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回:「妹夫見他有志向上,而且人情是勢利的,見他如此,也就樂得成人之美。」
功德圓滿
佛教用語。本指已經圓滿地完成利他的善行。後引申為事情圓滿的結束。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限三日功德圓滿,脫了孝服,換上顏色衣服,倒陪房奩,定將小姐送與將軍。」
佩韋佩弦規勸受
君子豹變惡習去
竹管開花妙可言
會心一笑善解意
巧偽不如拙真誠
成人之美己欲立
功德圓滿欣常存
註︰附加註解,方便日後閱讀
鄭驛留賓
漢人鄭當時在休沐例假日時,常準備驛馬在長安郊外各路口夜以繼日的接待賓客,還常常擔心招待不周的故事。典出漢書˙卷五十˙鄭當時傳。後形容好客。
佩韋佩弦
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山陽無俗物,鄭驛正留賓。」韋,皮帶,具舒緩的意思。弦,弓弦,有緊張的意思。佩韋佩弦指佩戴著韋弦,用以警戒自己。語本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今引申為樂聞規勸。
君子豹變
豹變,豹變得更斑斕絢麗。君子豹變是形容君子遷善去惡,更見其美德。語出易經˙革卦˙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後亦用以比喻人由貧賤而顯達。
竹管開花比喻才思敏捷,行文富麗美妙。見「夢筆生花條」。如:「他才氣縱橫,下筆成章,可真是竹管開花,難得一見。」
會心一笑
因了解心意而露出笑容。如:「他們倆交往多年,默契十足,常為相同的反應而會心一笑。」
巧偽不如藏拙誠
奸巧詭詐,不如笨拙而誠實。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誠於此者形於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亦作「巧詐不如拙誠。」
成人之美
成全別人的好事。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回:「妹夫見他有志向上,而且人情是勢利的,見他如此,也就樂得成人之美。」
功德圓滿
佛教用語。本指已經圓滿地完成利他的善行。後引申為事情圓滿的結束。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限三日功德圓滿,脫了孝服,換上顏色衣服,倒陪房奩,定將小姐送與將軍。」
3.27.2006
3.10.2006
分享
以下是我在早會時的短講。
***************************************************
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晨︰
雖然我教的是旅遊科,今天卻想與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個關於老和尚與小和尚的故事。
話說,這個老和尚與小和尚剛剛由市集買完東西回去佛寺。在路途上經過一條河流,河流旁邊有一位女子在徘徊。
老和尚與小和尚就問女子有什麼可以幫忙。原來這位女子想過河,可是河水太急,她自己過不了。這位老和尚就二話不說,背著她過了河。
當他回到小和尚的身邊,小和尚好奇地問︰「師傅,徒兒有一話相詢。」
老和尚點了點頭,小和尚續道︰「平日師傅不是教人不要親近女色的嗎?為何師傅卻背著女施主過河呢?」
你知道這位老和尚怎樣答嗎?
「我都放低左,你點解重放唔低呢?」
的確,我們或有很多不必要的執著,令得我們不能看清什麼是真正有益的。就以大家對衣著外表的執著為例,大家一定喜歡穿得型、著得潮。波鞋、風褸、鼻環才能表現自己的真性情。
然而,就是因為我們對外表的執著,令得我們不知道遵守校規,穿整齊校服背後是要訓練我們習慣穿著制服,日後不會因為不穿制服上班這等小事而被老闆開除。
所以,真的,希望大家聽了今天的分享後能夠放下一些無謂的執著。
下次當老師捉你的外套不合格時,可以好瀟灑地把它除下(拉下拉鍊),然後說,說什麼?
「我都放低左,點解你唔放過我呢?」
我今天分享是那麼多,謝謝各位。
***************************************************
之後真的有學生用這句話叫我放過他…
圖:http://www.cwhweb.com/upfiles/img/201608190944257953.jpg
***************************************************
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晨︰
雖然我教的是旅遊科,今天卻想與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個關於老和尚與小和尚的故事。
話說,這個老和尚與小和尚剛剛由市集買完東西回去佛寺。在路途上經過一條河流,河流旁邊有一位女子在徘徊。
老和尚與小和尚就問女子有什麼可以幫忙。原來這位女子想過河,可是河水太急,她自己過不了。這位老和尚就二話不說,背著她過了河。
當他回到小和尚的身邊,小和尚好奇地問︰「師傅,徒兒有一話相詢。」
老和尚點了點頭,小和尚續道︰「平日師傅不是教人不要親近女色的嗎?為何師傅卻背著女施主過河呢?」
你知道這位老和尚怎樣答嗎?
「我都放低左,你點解重放唔低呢?」
的確,我們或有很多不必要的執著,令得我們不能看清什麼是真正有益的。就以大家對衣著外表的執著為例,大家一定喜歡穿得型、著得潮。波鞋、風褸、鼻環才能表現自己的真性情。
然而,就是因為我們對外表的執著,令得我們不知道遵守校規,穿整齊校服背後是要訓練我們習慣穿著制服,日後不會因為不穿制服上班這等小事而被老闆開除。
所以,真的,希望大家聽了今天的分享後能夠放下一些無謂的執著。
下次當老師捉你的外套不合格時,可以好瀟灑地把它除下(拉下拉鍊),然後說,說什麼?
「我都放低左,點解你唔放過我呢?」
我今天分享是那麼多,謝謝各位。
***************************************************
之後真的有學生用這句話叫我放過他…
圖:http://www.cwhweb.com/upfiles/img/201608190944257953.jpg
《乍寒還暖》
晚照西下夕陽雪,晴空東來朝日露。
註︰初讀《聲律啟蒙》有感。
圖:http://www.beautytea.tw/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roduct_id=83
2.24.2006
《好夢難完》
從未想過是這天
向海追思千憶遍
不待明日就兌現
相依到老的心願
到那時
化作情詩的無言
心意無需再吐展
就讓留在海沙上
浪濤慢慢代獻
然悠腳步永不改變
願愛亦沒有終結
註︰改詞的難度實在太高了。
向海追思千憶遍
不待明日就兌現
相依到老的心願
到那時
化作情詩的無言
心意無需再吐展
就讓留在海沙上
浪濤慢慢代獻
然悠腳步永不改變
願愛亦沒有終結
註︰改詞的難度實在太高了。
2.16.2006
《迷霧中的沉思》
風凝 霧正濃
隱藏著 藍色的高牆
迷失於迴旋處的盡頭
昨日吵鬧的操場
追逐在狹窄的走廊
沒有安寧的講台
卻靜悄悄地變化著
會考 生死決
迷惑著 嘻皮的笑臉
卻成為成長的踏腳石
圖: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50320/53549307
隱藏著 藍色的高牆
迷失於迴旋處的盡頭
昨日吵鬧的操場
追逐在狹窄的走廊
沒有安寧的講台
卻靜悄悄地變化著
會考 生死決
迷惑著 嘻皮的笑臉
卻成為成長的踏腳石
圖: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50320/53549307
2.02.2006
兩場大富翁的啟示
農曆新年玩《大富翁》已彷彿變成了傳統。
這個假期一共玩了兩場,當中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第一場於Polly妹妹的家中舉行,千里遙遙的天水圍。
參賽者一共有四組,分別是Polly的爸媽、姐姐、妹妹與阿光及我與Polly,以順時針方向坐在四角。
因為Polly家人並不知道《大富翁》的「真正遊戲規則」,故此開始前我還是要簡單地說明︰蓋房子的條件並非是購買該塊土地後第二次到訪,而是獲得所有同系列(同色)的土地後,任何時間均可蓋房子。
第一個圈不可購買土地、第二次到訪自己土地才可蓋房子……這些說明書上沒有的規則,不論是小學時代的我、朋友、學生、Polly的家人,這一群當中沒有任何連繫的人都是如此地遵守著。最令人感到耐人尋味的是,這彷彿才是《大富翁》的真正玩法的「假規則」,是如何傳遞及留傳下去的呢?既然說明書上沒有,就只能以口傳方式,但單單以口傳,居然做到這樣的效果?而進一步令我想到,所謂「歷史」會不會其實都只是以這種形式而存在的呢?
經過一輪講解後,我心知這一場與上年在雞翼家中那一場一樣,都是硬仗。因為其他的參賽者都必以為我有優勢於他們。當要進行交易時,著眼的並不只是理性上的利益關係,而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而結果亦檢證了以上的中國人特有的非理性。
「冇咁大隻蛤蜊隨街跳。」就是這樣一個中國人的想法,窒息了獨立思考,麻木理性的選擇,看不見自己的真正利益。
開始後兩三個回合後,我擁有兩塊綠色地︰跑馬地與中環、兩塊橙色地︰葵涌與西貢,而Polly的姐姐則擁有一塊橙色地︰沙田、一塊綠色地︰銅鑼灣。順理成章地要向坐在對面姐姐進行商談交易。
我知道要她交出手上其中一塊土地,她必然拒絕或開天殺價,故我提出有利於她的方案︰以兩塊橙色地交換她手上一塊綠色地。然而,還未正式商談,她與妹妹居然沒有經過思考,就掉入垃圾埇中,一口拒絕了。
雖然經過「死纏爛打」式的游說,最後還是交易成功了,但條件卻是我以手上的兩塊綠地交換她手上的一塊橙地加補三千元正。對她來說,還是我當初所開的條件比較好,因為當交易完成後,她就再沒有多餘的流動資金了。
人們都習慣了把個人利益妖魔化,不知道與人達成交易,必先要尊重對方、把對方看作理性的存在,亦要顧及對方的利益,那才能成功。這種道德邏輯,其實並不是損人而利己。反而以「陰謀論」來看待交易,「你的交易背後必然是損人而利己」而拒絕所有商談,拒絕獨立思考,那才是直正「損人而害己」。
第二場《大富翁》,則在上年的舊戰場,雞翼家中。
對比起上年,參賽者只有雞翼、阿軍與Elsa、我與Polly,這三組人。
由於上年已經玩過,大家也知道規則,玩起上來也順暢許多。
由雞翼開始,然後是阿軍,我則坐在阿軍旁邊。雞翼與我相隔了一道牆,形成一個三角。
首三、四個回合後,大家各自買了不同顏色的土地,我有紫色的梅窩、黃色的尖沙咀、深藍色的淺水灣、九龍車站及電燈公司。雞翼則有紫色的赤?角、淺藍的坪洲、橙色的沙田、紅色的黃大仙、機場站、青衣站及水務局。而阿軍的則有兩塊黃色的深水?與旺角、橙色的西貢與葵涌、香港站與深藍色的太平山。
從排面上,阿軍最有優勢,橙色及黃色的均有兩塊土地,可能可以最先蓋房子。然而,另外那兩塊分別在我與雞翼的手中,要開出令我或雞翼達成滿意的條件,實在並不容易。
我則相反,與雞翼達成交易的機會實在容易得多。第一,我可以用電燈公司與雞翼交換紫色的赤?角,由於這兩塊地獨立來看都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紫色地收地租僅得$40、$60,公共事業只是投骰的40倍),交易後大家都可有更好的收益(紫色地蓋二間房子的收益約$500~700,公共事業則有投骰的100倍)。
第二,我可以用紫色的梅窩交換雞翼的橙色的沙田,他故然可以立刻蓋房子,而我則可以用橙色的沙田或黃色的尖沙咀,甚至深藍色的淺水灣來與阿軍商談,因為阿軍的商談對象只剩下我一個,而雞翼又已蓋房子的話,他會極度樂意用較便宜的條件達成交易。
而我就選擇第三個方案,以九龍車站交換雞翼紫色的赤?角為條件。他考慮了不久就一口答應了。在旁看的人,比如阿軍會覺得他在排面上他好像比較輸蝕,然而,他卻有他的理由。
在我與雞翼完成交易後不久,阿軍毫無疑問會向雞翼進行商談。理由亦很簡單,既然我己收購了紫色系列的土地,我再無理由與阿軍進行不利於自己的交易,他明知我會開天殺價,故然向同未有集齊土地的雞翼著手。
這時,雞翼就可以用好的條件來談。雞翼還價以阿軍兩個車站作為條件,交換他手上那塊橙色的土地。
雖然阿軍婉轉地拒絕了,(他說考慮下先),但眼看我已蓋了三間房子,阿軍定必心急起來,結果一口答應了。
現在阿軍已有橙色的葵涌、沙田及西頁,雞翼有四個車站,而我只有起點紫色的梅窩及赤?角。
我心知只有紫色的兩塊土地不能長久。雖然雞翼的車站每次只收$2000,可是車站卻有四個之多,加上公益福利及機會均有咭片指令到最近車站加雙倍租金,在遊戲的初中段而言,實在殺食。而阿軍已購入回報率較高的橙色系列,再加上他在與雞翼的交易中沒有動用現金,故可以很快蓋房子,最為有優勢。而我雖然已為紫色兩塊地蓋上酒店,但梅窩收$4500,赤?角也只收$2500,殺傷力有限,再加上於起點旁及得兩塊土地,無論在心理上(每次經過起點有$2000,如踏中赤?角,對手實際上要付租金只是$500)及踏中機會率都非常小。
故我與阿軍提議以自己黃色的尖沙咀收購他深藍色的太平山。對於他來說,已有橙色系列,大可不必要再增加自己的優勢。所以,他反提議要我的淺水灣。
如只得一塊黃色的土地,於我又有可用呢?故我亦反反建議他,以淺水灣加補差價,交換他兩塊黃色土地。他卻以補差價再加一千五百為條件。當然我拒?了,一來我真的沒有現金。二來成交後,他的流動現金大增,大可蓋多棟房子。到時彼盈我竭,極有可能造成破產局面。
看眼阿軍只在橙色系列上蓋上一、兩棟房子,我知他流動現金還是不足,離他蓋好酒店還有一段時間,故我把握這個機會,向雞翼著手。
這時雞翼購入紅色的鯉魚門,而我在較早前已購入九龍塘。在暫時無法蓋房子的雞翼而言,雖然我提出以天價九龍塘交換他的四個車站,但他實在需要土地來蓋房子,他也沒有還價,交易很快就達成了。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與雞翼交易呢?雖然以一塊紅色的土地來換四個車站,但從收益的角度來說,只要雞翼蓋上兩至三棟房子,一個回合就可以歸本了。這樣「幫助」雞翼,當然有理由。由於這時變相三國鼎足而立,阿軍早前的優勢亦除之而消失了,可能他還會以雞翼為新的競爭對手。為保持優勢,阿軍會比較願意與我達成交易。
為要拿阿軍手上黃色的土地,就要先造就雞翼。
果然,當我再次向阿軍提出以補差價的方式,即一千五百元正,就把黃色的土地換回來。
然而,我剛進入阿軍與雞翼的「射程範圍」,為保留現金,我並沒有立刻蓋房子。相反,雞翼交易成功後,立刻就蓋了三、四棟房子,消耗了不少元氣。當他因為抽機會咭而踏入剛賣給我的車站,付雙倍的租金四千元時,他因手頭上沒有現金,而選擇變賣淺紫色的兩塊土地︰元朗及羅湖。
眼看兩塊土地快要落入阿軍的手上,加上較早前阿軍已購入淺紫色的深井,而令得他集齊同一系列,成為「千元走廊」(即以一千元來蓋房子的一邊板圖)的霸主,我立刻提出以不用付四千元再加一千元反收購雞翼兩塊淺紫色的土地。
再阿軍數算他的流動現金正要作出叫價時,我立刻再叫高一千,即二千反收購。這樣,阿軍才打消收購的念頭。
在這時我才發現自己棋差一著。在收購淺紫色的兩塊土地後,我立刻以四千元向阿軍出售。Polly並不知道我背後的理由,而提醒我不要買給阿軍,讓他再擁有多一系列土地。然而,我卻在想,既然阿軍有大量流動現金,他實在無需要再購入淺紫色的土地。如他在深藍色的土地上蓋房子,則會成為更大的威脅。反而向他以「低價」出售,減慢他發展速度之餘,亦可以用作自己蓋房子之用。
結果,雞翼在稍後的時間分別踏入我與阿軍的土地而破產離場,而阿軍則在二次落入我已蓋酒店的旺角與深水?(收租$11500),亦宣佈破產。
玩《大富翁》,運氣當然重要,只要看看阿軍三番四次投出大點數的孖骰落入我的土地,而我卻三番四次逃出他的鬼域就知道。
到此,事後孔明,作賽後檢討。雞翼所採取的與世無爭策略,雖然別人很喜歡與他交易,得益非淺,然而卻沒有好好把握機會,扭轉劣勢。
而阿軍策略不俗,尤其是「假意」向雞翼提議收購淺紫色的兩塊土地,迫我拿出二千大元,減少增加流動現金的機會,給他擺了一道。然而他過分發展,以致流動現金不足,如果他過了兩關,仍有可能反敗為勝。
讓我重新上年我對《大富翁》論點︰「《大富翁》這遊戲並不是單純的依靠投骰子的運氣、機械地搬動代表自己的棋子與訓練自己的數算假銀紙的能力;而是講求眼光、運用策略、考驗智慧的遊戲。」
最重要的是要攪盡腦汁。
故此,每年玩一次已經很足夠了。
1.30.2006
1.28.2006
《兜風》
兜來也兜去 轉燈心煩又意亂
誰人能體恤我的疲累
兜來也兜去 要塞到幾多歲?
只想油錢都可退稅
註︰在香港市區駕駛實在不是一件有趣的事。
圖: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429830/將軍澳隧道早上接連兩宗交通意外
誰人能體恤我的疲累
兜來也兜去 要塞到幾多歲?
只想油錢都可退稅
註︰在香港市區駕駛實在不是一件有趣的事。
圖: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429830/將軍澳隧道早上接連兩宗交通意外
1.08.2006
《樓蘭》
〈古城〉
湖邊的古城啊!
有誰能認得出
妳的昌盛?
虛幻早已乾涸
只留下被歲月
侵蝕的城牆
當天的妳
曾是兵家必爭之地
戰爭捲起的風沙
令多少英雄
陣亡在妳的城下
客死於異鄉
將士的一封家書
從廢墟中尋回
經歷千年的思念
也許 只有
荒漠中的一口
枯井 才知道
〈枯井〉
在我還未枯乾
見盡饑渴的將士
喝一口甘泉
亦無法驅散
心中的憂傷
縱使嘴唇忍受著
龜裂 酷熱
煎熬盔甲下的戰傷
你卻 記掛著
在千百萬里外
京城的妻兒
每晚你對我的質問
千里遙遙
生離死別
為的卻是
保衛別人的家園
奈何 奈何
〈將士〉
我在井中
只聽見自己的回聲
七百精兵出關
現已十指盡數
歷史上的豐功偉業
盡是當權者的謊言
躺在星空下
草地上 水井旁
想著遠方的至親
無暇理會明天的生死
只好 寫一封
無法寄出的家書
樓蘭啊!
在妳百年歸老之日
只能 送妳
一支白羽毛
倍伴渡過
數千年的歲月
P.S. 觀樓蘭展有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