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於2016年︰想不到2016年的情況沒有好轉,只有擴散
坐在船尾的我們,看著放著食物的船頭那邊滿是黑壓壓的人頭,不禁明白為什麼在自助餐裏居然會出現上菜的安排。
龍應台認為看一個國家是否可以被列列為文明的、清潔的、道德的「已開發國家」,還是被同情為窮困的、烏煙瘴氣的、甚至野蠻的「開發中國家」,不單在於什麼國民生產總值、國民人均收入等客觀指標,也不單在於公民意識、文化修養等抽象理想,而更可以用這個國家究竟有多關心世界的問題來區分。
但我有一個更簡單、更直接、更具體的測試方法︰去與他們吃一頓自助餐。
沒錯,自助餐開始後不久,我就這麼認為︰「僅此一次就足夠了。」
記得很久之前看過一場黃子華的楝篤笑,其中的一段大概是這樣的︰「那時在加拿大與屋企人一起去食自助餐……你知道香港人食自助餐是怎麼樣子啦?自助餐──最後一餐!他們不斷食、不斷攞。我低聲同老豆講︰『唔好再攞啦,好失禮人呀。』但他不聽,不斷攞、不斷食、不斷攞、不斷食……最後我忍不住用枝叉『索』了他一下!」
當然,我相信黃子華並不真的會這樣對他的父親,但是一句︰「你知道香港人食助是怎麼樣子啦?」立刻在腦海中浮現的香港人吃自助餐時那種狼吞虎嚥、饑不擇食的情景,我就深深明白他所感到的「忍不住」的衝動。
如果把這種羞恥說成害怕「衰比外國人睇」,「令有五千年文化的偉大的民族蒙羞」,那樣說實在有點《精武門》式的自我陶醉。可是,只要聽到在自助餐中出現的永恒對話時──「你吃到第幾碟了?」,不難理解香港人吃自助餐的永恒心態──「二百元的自助餐,要吃夠二百五十元才收手。」
這種以「食到間餐廳執笠」為吃自助餐目標的心態,大概跟蝗蟲沒兩樣。鬥吃得多、鬥攞得多、鬥浪費得多……結果出現的,就會是自助火煱酒家在石油氣爐旁邊出現的警告牌︰「切勿浪費、浪費者要付款」。
可是今夜,代表「文明的」、「已開發國家」的警告牌並不是為我們這些安坐在一角的香港人而設。
「不用擔心,他們很快就會吃完了。」邀請我吃這麼一頓自助餐的朋友說。
「你上次來也是這樣子嗎?」我問。
「沒錯,他們往往吃一碟飯或一碟麵就滿足了。」他補充道。
言下之意就是他們不懂得享受吃自助餐的樂趣,不懂得對食物有要求。的確,與比喜歡「鬥後勁」的香港人,他們應該要甘拜下風,因為人群不到十五分鐘就散去了。但是有時候我卻會想,容易滿足倒算是一種褔氣。
那兩片煙三文魚怎可以糊口?看見他們作鳥獸散,我就立刻抱著空空的肚子,跑到食物桌前,向他們示範應該如何享受一頓聖誕節的自助餐。
不料,單是找一隻乾淨的碟子也花上一段時間。並不是因為碟子的供應不足,而是你會看見那些碟子上會有一些不知道是吃完或者未吃的食物。
這是一場測驗──你要這樣催眠自己──這是一場下不違例的文明測驗。被測試的當然不是自己,而是他們。如果是你,你還有信心拿下面的碟子嗎?你有信心下面的碟子沒有弄污嗎?居然把不要的食物放回乾淨的碟子上,你有信心其他食物不會有相同的情況嗎?其他他們剛「吃完」的食物盤中,那種好像屍骸遍野的食物,你有信心它們都清潔嗎?沒有口水、鼻涕、噴嚏嗎?自助餐,原來是用來考驗同場進餐的人的互相信任。
同胞們,如果你也能厭惡這樣的的自助餐,那會是一種蛻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