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2012

道德哲學的介入



柏拉圖的《理想國》有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柏拉圖借蘇格拉底,將一般人比喻為困在洞穴中的一群囚犯,他們背向出口,並認為穴壁上的倒影是真相的全部。只有脫離洞穴的哲學家,知悉造成影子的本體,才能認清世界的真相。

要領略正義的真諦與良善的本質,就必須跳脫日常的偏見與窠臼,離開所謂「洞穴」,探討背後道德原則。然而,Michael Sandel認為這只對了一部份,因為道德反省的本質雖然是檢驗道德原則與體系,但是卻不能不透過特定的情況加以辯證。故此,普羅大眾的見解並不能完全放在一邊,否則「充其量只是生意枯槁的烏托邦而已」。

道德反省一旦介入了公共事務,討論紓困措施、反地產霸權、撤回國民教育科,哲學就再不應是象牙塔中的化石,本身就應該具有生命力。

「民主政治的最低層次,就是歧見雙方只能打一場丟果屑大戰。但民主政治無需淪落至此。有時一種主張的確可以扭轉人心。」但看著今天香港的選舉論壇,無論是媒體的安排與候選人的質素,總令人想起在洞穴中的人在爭辯那一個影子較多色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