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2004

早餐的條件

攝於2015年鞍山茶座

在清早元朗的露天茶座,我一邊吃著火腿通粉,一邊閱讀龍應台的散文集《人在歐洲》。

那時,龍應台想向一位瑞士的漢學家請教一些有關瑞士文學與語言的問題。在電話裏頭那位漢學家慢條斯理地說︰「碰面很好。等我學期結束後,我就有時間了。應該在三月吧!」但打電話的時候卻是上年的十月。

如果把漢學家的說話抽離故事的脈絡,我還以為那是推托保險經紀的說詞。

終於過了半年,漢學家和龍應台約定在一間小小的咖啡屋會面。龍應台選那間只有五張桌子的咖啡屋,是因為方便漢學家認她出來。可是龍應台卻足足等了十五分鐘,原因並不是漢學家遲到了,而是原來一直坐在身邊的男人就是漢學家,他居然坐了十五分鐘後才與她相認!

身為生活節奏以秒作單位的香港人,應該可以想像得到龍應台在之後約漢學家到自己家裏吃個晚飯時,一說出口就有多後悔。如果是我,聽到漢學家說要到明年七月才行,大概都會「七孔生煙」吧?

「我由衷的羨慕起篤定的瑞士人來。」龍應台作結時寫道。

我呷一口不太濃烈的絲襪奶茶,忽然想起與一位朋友的對話。

「我現在正煩惱吃早餐。」我的朋友這樣對我說。

「有什麼好煩惱呢?」

「找不到好地方吃早餐,也找不到吃什麼早餐才好。」他頓了一頓,可能看見我迷惑的神色,他補充道︰「我公司附近有一家茶餐廳,已經是午飯時必到的飯堂,無理由早上也在那兒吃。」

「那就好辦,不到其他地方吃就行,再不然就是自己弄個早餐來吃。」我還以為是什麼難解決的問題。

「雖然附近有間M記,但我不可以在早上吃垃圾食物。午餐、晚餐吃什麼那沒所謂,早餐是不行的;油炸會好熱氣,早上吃了會喉嚨痛;麵包就太乾,太難入口;有味精的也不行,吃了下午會頭痛的;自己弄也不行,因為不會只買一天的份量,難道兩天都吃同一樣東西?那樣絕對不行。」

「我只能這樣說……」我嘆了口氣,道︰「你的要求越來越像一個阿伯了。」

望著四周圍上班的人急急忙忙走過,有時我會想,自己是否有問題。如果從天上望下來,坐在這個露天茶座、看一眼書、呷一口奶的我,大約與他們格格不入吧?但是我可很享受。

想到這裏,我忽然間好像同時明白龍應台的羨慕與朋友的堅持。

「還不走,就快遲到了。」想不到的是在這人群人中居然有一位同事在。

「嗯。」結帳後,慢慢地起來加入這群上班一族。

「為什麼有這種閒情逸緻吃早餐?」他頓了頓,續道︰「要我早一點起床,倒不如要我去死。」
我只好一笑置之。

雖然我不在乎是否在同一間露天茶座、不在乎是否吃相同的東西、不在乎是否熱氣、不在乎是否難入口,但早餐卻不能馬虎,那比起「從晴朗的一天出發」更重要。因為天氣是否晴朗,人每天總要再出發;但是早餐卻不同,那是操縱在自己手裏的生活態度。

1 則留言:

  1. 你何時找得到我的blog???

    很厲害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