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05

從《聖經隱蔽的歷史》看信仰危機之解答

書名︰《聖經隱蔽的歷史》
作者︰基恩.托馬斯與提姆.布萊克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在《達.芬奇密碼》故事的後半段提到,羅浮宮博物館館長雅克.索尼矣沉迷於符號的雙重意義,在整個破解密碼的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而《聖經隱蔽的歷史》這本書的副題──「破譯達.芬奇密碼」──所產生的歧義與雙重意義遙相呼應,我們就可以看到基恩.托馬斯與提姆.布萊克的心思。這本書的主旨,究竟是破譯《達.芬奇密碼》這本小說?還是破譯達.芬奇所留下來的密碼呢?

事實上,故事中的幾條主線,索尼矣館長留下的密碼、拱頂石的秘密、索菲亞的身世之謎、天主教事工會的行動、法希探長的執著等,都是圍繞基督教一些傳說與秘密而大造文章。

郇山隐修派之謎、聖經中謎一樣的女人、聖血與聖杯、聖殿騎士、天主教事工會的內幕、聖經中湮沒的性和耶穌的傳說,這些都是《達.芬奇密碼》用來扣緊讀者心靈的索帶,同時也是《聖經隱蔽的歷史》的七個章節。

<郇山隐修派之謎>介紹郇山隐修派的幾位聞名於世的大師。他們的知名度,當然並不是因為他們是郇山隐修派的身份,而是他們對藝術、科學、甚至是人類文明的供獻。其實,他們是這個組織的一份子都是近代才發現的。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繪畫最後的晚餐的達.芬奇與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達.芬奇的吸引力不單在於它是《達.芬奇密碼》的書名中的主角,還是在於他在他的藝術品中留下的線索,而是他古怪的性格與傳奇的一生。記得在看這本小說與解讀之先,我就在電視節目中認識達.芬奇。他不單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最出名的當然是「最後的晚餐」與「蒙羅麗莎」這兩幅畫,而「維特魯威人」也在田亮所拍那個「九唔撘八」的廣告中曇花一現。他在醫學上、科學上、甚至軍事武器的發明上都有究出的表現。而且他的私生活也成為他的一個「talking point」。作為一個帶有迷幻色彩的一個人,他是郇山隐修會的大師當然情理兼備,但是牛頓作為現代科學的標誌,把他與宗教的秘密拉上關係,就看來有點勉強。然而,這只證明了我們對於真實歷史的了解的無知與偏見。事實上,從牛頓所留下來的手稿發現,他沉迷於鍊金術,秘密地進行實驗,甚至自己搭建熔爐。

看過《達.芬奇密碼》的人都會知道,<聖經中謎一樣的女人>就是指末大拉的瑪利亞。在《新約》之中,末大拉的瑪利亞是名妓女,受到耶穌的呼喚成為了他的門徒之一,由她為耶穌受膏,到耶穌受難到復活,她都一直陪伴左右。從書中引述的聖經學者指出,她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以上的描述。其中聖經中多次提到耶穌所愛的門徒,都被認為是末大拉的瑪利亞。他們的理據,不單止是對照四福音中的細節,參考之中的相似之處及矛盾之處,更是因為所謂《死海古卷》──基徒教早其的文獻、經外的多部福音書──的發現所至。這個在聖經中被隱藏的女性,更被認為是耶穌妻子及原本建立教會的真正領袖。當然,也因此展開了後來聖杯與聖血傳說與現在《達.芬奇密碼》這個小說。

<聖杯與聖血>成為後來中世紀基徒教的傳說。初次接觸這個話題,應該是電影《奪寶奇兵》的第三集《聖戰奇兵》。教授鐘斯破解重重機關與謎題,最後找到耶穌在最後的晚餐用過的杯子──聖杯。這是我的印象,也是一般人的直覺。但是,在《達.芬奇密碼》中,聖杯與聖血並不是杯子與基督在被釘十字架時留下的寶血,卻是耶穌的妻子與他的血脈。

<聖殿騎士>為了保護這個與基督教基本信念相違背的真相,即保護基督留下的血脈,一度成為教廷最有影響力的團體,也成為教廷權力核心的眼中釘──這當然是小說的情節。聖殿騎士確實在歷史之中出現過,他們亦的確在教廷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不過主要原因並不是他們擁有致教會於死地的秘密,而是因為他們擁有大量的財富。他們向教會提供存款與借貸,甚至有認為這是現代銀行的初形。但是他們財富的來一直都是一個謎,所以確點的猜測是︰他們的財富可能源自他們在聖地找到的寶藏──這卻是很多人一直追尋與探究這個神秘團體的動力。

小說的大反派天主教事工會,她們對於基督的信仰之所以成為一種內幕──令人產生一種窺探好奇心──並不在於她主張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基督的信仰,亦是把日常的工作神聖化,而是她們回歸到中世紀那種苦行的修行與非常有系統有策略的招收會員的手法。

事實上,打從君士坦丁保訂定現代的《聖經》開始,就把基督教看作是父系社會為中心的宗教,所謂<聖經中湮沒的性>就是指基督教把女性看作是男性的附屬品看代。這不但與遠古的猶太教不符,也與耶穌在四福音的形象不合。老實說,四福音中的耶穌重視兒童與保護女性,歧途打破在我們看到福音書中的傳統。更有趣的是,猶太教法典說,上帝造亞當,他的頭觸及到天端,上帝從他的身體上取走了某種東西,衪把這些東西造成普通的男人和女人。和耶穌同時代的猶太哲學家斐洛說,亞當是一個「像上帝」一樣的雙性的、雌雄同體的存在物。這個希伯來的傳說,不但與希臘的神話、中國的傳說有相類似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猶太民族的深層意識,都是把兩性的結合看待為完美的象徵。

<耶穌的傳說>眾說紛云,最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或者最不可信的),就是耶穌不但沒有死在十字架上,而更遊歷世界的各處進行講道,足跡最遠到達印度。當然,相信這種說法的人有他們的理據甚至證物所支持,但是,相信從歷史還原的耶穌與聖經中所描述的,必定有一段距離。

「早年的羅馬教會害怕耶穌的後代一旦長大成人,耶穌和抹大拉的事就會浮出水面。這樣,基督教的根基就會被動搖,要知道,一個神聖的救世主是不會與女子同床共枕或發生性關係的。」
──摘自《達.芬奇密碼》

要面對耶穌原來留下了血脈,甚至他沒有死在十字架上,這些事──縱使沒有辦法證明為真──莫說早年的羅馬教會,甚至是文明開放的當代基督徒,也是一個極嚴重的信仰危機。事實上,羅馬教會的恐懼與當代基督徒的懦弱是不難理解的,作為上帝救恩工程的核心,耶穌基督必需是聖潔無罪,才能成為贖罪祭,把我們深深的罪孽洗清。

既然「救恩」不存在了,要麼人的罪沒法得到寬恕,我們永受地獄之苦,要麼根本就沒有所謂「罪」,沒有所謂「地獄」,因為已沒有所謂「聖潔」與「天堂」。這兩種情況其中一種,都會推翻整個基督信仰,這就是所謂信仰的危機。

這兩個理所當然的情況都顯示出他們的信仰的幼稚程度。那些都明顯是信仰的功利主義──把信仰看成一種對自己有利的買賣──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上帝的愛是無條件的,而他們對上帝的愛也是忠誠不二的。

「如果有一天真的發現耶穌的後代,你會怎樣想?」我一時心血來潮問道。

「那我會接受這個事實。」

「為什麼?」

「因為我覺得要用開明的態度看待基督的信仰。」

當然,在我們抱有開明的態度看待《聖經》的同時,我們也要用同樣的標準看待一切與經外的證據。開明的態度──當然包括接受與批判。信仰的「真實」在於衪對人生的影響力,而不是外在於的經文是否符合歷史──那兩種隨著時間而不斷變動的謊言。只相信其中一樣,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