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2014

模擬實戰的基礎(裝備篇)


(2007/08年度,學會成立後第一次外出訓練)

既然模擬實戰最終的目的是團隊勝出,作為參與的一分子,固然其目標不在於殺敵多少,或是在場內可以生存多久[1],而是隊整體戰局的貢獻。

要對戰局的貢獻,其起點無可避免是由選擇合適的裝備開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但「利」並非指「好打」、「超勁」,而是指「合適」。所謂「合適」就是配合適當的環境,適當的使用者,最重要的是實際上「有用」,而不是抽象地「好勁」。

模擬實戰的裝備千變萬化,槍械五花八門,或與時並進,固不能一概而論,在此只談大原則以助選擇。

(攝於2008/12/14,傳說中的屯門某地)

不要說你的裝備有多勁,只要你的裝備有多合適。

先談槍械。

模擬實戰中用的槍一般來說都是用BB彈的氣槍(Airsoft),較為少見激光槍(Laser)或甚至是海棉膠彈(例如︰NERF)[2],其實都是「玩具槍」。使用氣槍的主要原因大約是BB彈在覺得「有感覺」的情況下最少受傷害。其次,就是氣槍的款式擬真度較高,與現實世界所使用的槍械較為接近。故此,我們只談氣槍。

要選合適的氣槍,就要知道氣槍的限制(極限)。在「合法」的大前提下,即以氣槍的BB彈所獲得的能量計算,香港是要在2焦耳以下,BB子彈最多能準確射到20米,能去到30、40米的話已十分少見,況且,要在敵方肯認死的情況下,更是少之又少。

BB彈本身只有0.2g,或0.25g,用上0.3g已十分少見,質量太少,容易受到空氣流動所影響(當然以最大能量2焦耳以下計算),此是不BB彈不準的理由之一。而由開槍到到達目標,以兩面力,40米左右距離計算(焦耳=1/2X質量X槍口速度平方)[3],需要約半秒時間才能到達,這還未計算BB彈所造成的空氣阻力及氣槍在機械上造成的延後,故此,由聽到敵方開槍,到感覺到BB彈到可能需要1至2秒時間。

由此,選擇合適的槍械要注意︰

第一,氣槍的長度。事實上,氣槍的內部構造都大同小異[4],氣槍的形狀(款色)對於性能的影響並不大,固此,不同型號的氣槍,只為造形居多。然而,對實戰中最大影響的地方,是槍枝的長度。槍越長,理論上子彈經過槍管的時間越久,子彈的穩定性越高,彈道越穩定,槍應越準。然而,模擬實戰用的是BB彈,槍管內又沒有來福線,長度與準繩度的關係有多大,多為「感覺良好」類。但是,越長的槍,行動就越遲緩,無論是CQB的轉角,還是在野外潛行,都十分不方便。

第二,重量。當然是越輕越好,在模擬實戰中並不是健身房的肌肉訓練,槍越重消耗的體能自然越多。而且,摸擬實戰中很少真的有固定的砲台,多數場地都要求走動,槍越重,負重自然增加,走動起來也較慢。

第三,彈數。固然,彈數越多越好,因為在Reloading時,可以說是最無防避的時間,Reloading次數越多,給敵方機會的次數亦越多,可是,一般電槍的彈夾少則有一二百發,多則五六百,基本上已是現實世界中重型機槍的彈數,真的有必要安裝二三千發的彈鼓嗎?

第四,彈速與射頻。彈速是不是越快越好?彈速越快,感覺上越準,其實不然,因為氣槍多已有Hop-up,旋轉的BB彈像飛機的機翼,利用氣壓對抗地心吸力[5],故此,彈速快慢對準確度影響不大,太快反而無法看見彈道,令射擊難以掌握。而相反,高射頻的作用並不真的讓敵方中多幾槍,也不是害怕敵方在連發的BB彈中間逃走,而是方便看彈道而已[6]。

第五,穩定性。這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再超勁,但要開槍時開不到槍,那是全沒意思。

那麼力度、準繩度、可擴充性、手感或Reloading的方便度等,有影響,但非主要考慮的因素。



(攝於2008/12/14,決戰舊街場)

為甚麼力度是次要考慮?

除了要乎合法例的要求外,力度並不代表勁一些、或準一些。第一,是否中槍的最終判斷不在開槍的人,而在中槍的人,坦白一點,又多少人真的會在60米外中槍會「哎死」?第二,香港的場地相對地細,並非像外國可以玩一整坐山頭,大約100米長已經相當不錯,若真的大力到飛到100米,所謂「場頭打到場尾」,那玩WARGAME有甚麼意思?充其量只是互相射射活靶而已。第三,你可以想︰「我可以場頭打到場尾,你不可以。我合法地射射鴨仔,很好玩。」但是,不要忘記,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模擬實戰的「敵人」,並非真的要你死我活,而慬是「對手」,在某程度上,「要愛你的仇敵」,因為若太過份,他下一場可以不同你玩。

但是,適當的力度還是必須,因為若像激光槍或是海棉槍,不會產生痛楚,那就少了一份真實感,中槍感覺痛[7],那是模擬實戰,尤其是「實戰」部份的一大特色,若怕痛,不如玩激光槍、海棉槍算了。第二,敵方穿上較厚的護甲,要讓其「有感覺」,必須把力度向上調。那是一個理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的力度向上調,對方的甲又再厚一些,你的力度又向上調,對方的甲又再高一些…那只是惡性的循環。

再說一遍,怕痛,玩海棉槍吧。

(攝於2009/3/14)

針沒有兩頭利,若要一把又輕又準又大力又短的氣槍,所欠決的就可能是沒有「FEEL」。

真實的槍有後座力,要有一定操作才能更換彈匣,槍聲響亮。模擬實戰使用氣槍,就是有擬真的成份,否則BB彈氣槍無法成為主流,而會是彩彈槍了。

然而,何是本,何是末卻要分清。擬真成份只是增加投入度,對戰況的幫助不大。現時氣槍類別以氣動退膛(GBB︰Gas BlowBack)造得最有真實感,但是,氣動退膛卻要付出代價。當然不是氣動發出的聲響,若你主要的戰術位置是B型陽攻,氣動可能更有戰術效果,而是氣動的死症是重量與彈數。由於要使用氣缸[8],彈匣的重量不輕,而要像真,每匣也只有數十發,起碼要5、6隻匣才能應付一場,重量使行動力大大降低了。雖然在戰場上更換彈匣自然好FEEL,但也是最無防避的時候,面對隱密性高,彈數多的對手時,自然就吃虧了[9]。

在現實的世界中,隱密性高、輕量、彈數多、沒有後座力,這是各個軍隊夢寐以求的武器,例如Kriss Vector系列就是希望設計到沒有後座力。而模擬實戰中的,電槍(AEG︰Automatic Electric Gun),除了破壞力一欄外,就是特種部隊神器之初型。試想像一下,若現實世界中有一把一匣已有600發,即兩支重型機槍的彈量,但只需要M4重量,及比安裝了滅聲裝置更細聲響,最重要的是後座力是零的槍,那不是槍神是甚麼?


(攝於2009/01/24)


適合的配槍不可或缺,槍在人在,槍亡人亡。

固此,裝備的配置以槍械作為重心,首要考慮的是與之否互相配合。例如戰術背心的彈匣袋是否適合攜帶配槍的彈夾?會否因為走動、爬行而鬆脫?更換彈匣時是否就手?雜物袋會否影響配槍的移動?

第二要考慮的是機動力。重量故然是重點之一,但與槍械選擇一樣,不詳論。爬行、上斜坡、在草叢中另闢溪徑,手套、長靴也是必須品;而蹲下伏擊則需要護膝來提升戰鬥的耐力;水袋也對在烈日當空的環境作戰有舒緩悶熱以防中暑的作用。

第三就是索敵能力。面罩/眼罩除了要有良好透光度,透氣度也是十分重要,香港是一個濕度較高的地方,尤其是春天與夏天,容易在眼罩位置積聚霞氣,令視力大減,甚至無法戰鬥。而通訊設備則有助於隊友之間交換情報,實行作戰計劃,也是必須品之一。

在此不談保護性能有多重要,因為在不受傷的前提下,那是不說自明的。可是,在討論感覺痛楚與模擬實戰的關係時,應很明確地說明清楚過分保護是與WARGAME的本質相違背的。故此,在選擇裝備時,恰當的保護性已足夠了。

最後要談隱密性,那必須了解迷彩服的特性與作用。固然在選擇迷彩服時會考慮所謂「造型」的問題,但要發揮真正的作用,則必須要與「保護色」連上關係。必須知道的是,能較早識別對方的位置,對戰況便有更大的優勢,迷彩服的保護色,就是反其道而行,防止被敵人及早發現。黑色的裝備有利於在暗處躲藏,那必定是通用的顏色。在草叢中則必須是綠色的迷彩服較為優勝,在石屎室內,灰色也有助於戰鬥。香港較少用沙地作為戰場,故沙色只為這十多年的戰爭造成的熱潮,在叢林中穿沙色迷彩,只是叫對方早點把你踢出戰局,並無任何幫助。

[1]雖然個人的殺敵數與生還率都會左右大局,但其意在於這兩者對戰局貢獻如何。
[2]最近則見要用水浸的彈珠槍。
[3]http://www.arms-cool.net/jms.htm
[4]固然氣槍還有幾種氣動的方式,容後再論。
[5]http://oifveteran.hubpages.com/hub/Airsoft-Physics-the-science-behind-the-sport
[6]有問,安裝紅點鏡或倍數鏡是否有幫助?有幫助,但幫助不大。
[7]當然,感覺痛楚與受傷是兩會事。
[8]以前玩氣動槍,要背著氣缸落場,現在氣缸都內藏在彈匣內。
[9]當然,GBB也不是一無是處,價錢與性能的比例較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